《永遇乐 色界》
时间: 2025-01-11 17:54: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 色界
作者: 王吉昌 〔元代〕
心虑灰凝,妙圆德备,威仪无缺。
杳杳禅安,冥冥色碍,壶里风光泄。
云霞来往,虎龙吟啸,捧弄木童神悦。
廓胸臆洪饮冲和,坦荡醉吟时节。
笙歌鼎沸,鸾凰风舞,纵横自在行列。
满目祥光,盈空瑞霭,隐隐飘红雪。
拍怀冰莹,弃襟月冷,壮贯道情明彻。
傲真境真乐真欢,出尘妙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心中平静、圆满的境界,内心的思虑如烟灰般凝聚,却又具备了深厚的德行和威仪。禅意悠远,深沉的色彩似乎阻碍了内心的安宁,犹如壶中的风景悄然流出。云霞飘动,虎龙在吟啸,手中把玩着木童,心中充满了欢悦。胸怀开阔,饮酒时畅快淋漓,正是吟唱的好时节。乐声如潮,凰鸟翩翩起舞,纵情于自在的行列之中。眼前满是祥和的光辉,天空中瑞气盈盈,隐约中飘散着红雪。怀中冰冷如莹,放下胸襟清冷的月光,豪情壮阔,贯穿道理的明澈。傲视于真境、真乐、真欢,超然物外,妙不可言。
注释
- 心虑灰凝:形容内心的思虑如同灰烬般凝聚,暗示一种沉静的状态。
- 妙圆德备:指心中拥有圆满的智慧与德行。
- 杳杳禅安:意指禅意深远,心境安宁。
- 冥冥色碍:暗示色彩的深沉似乎阻挡了内心的安宁。
- 壶里风光泄:形容内心的美景如同壶中风光般流露。
- 云霞来往: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
- 虎龙吟啸:象征气势磅礴的景象。
- 木童神悦:手中把玩木制的童子,表达人内心的欢乐。
- 廓胸臆洪饮冲和:宽广的胸怀,畅快地饮酒,心情和谐。
- 笙歌鼎沸:形容乐声喧闹,热闹的场面。
- 隐隐飘红雪:暗指祥瑞的气氛,红雪象征着吉祥。
- 壮贯道情明彻:豪情壮志,贯穿道理的明晰。
- 傲真境真乐真欢:自信地享受真实的境界、乐趣和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吉昌,元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风格多样,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追求一种超然的境界。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作者在这个背景下,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表达个人的内在感受。
诗歌鉴赏
《永遇乐·色界》是王吉昌在元代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整首词展现了一个超然的境界,作者以“心虑灰凝”开篇,描绘出一种思虑凝聚后的内心状态。在这一状态下,虽然外界的色彩与事物似乎阻碍着心灵的安宁,但作者却能够在深厚的德行与威仪中找到一种安静。接着作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云霞来往”和“虎龙吟啸”,将内心的欢悦与自然的气象相结合,构建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词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表现了对生命、自然的热爱与感悟,带有一种哲理的思考。最后,作者以“傲真境真乐真欢”总结,强调了对真实情感与境界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这种对内心的探求和对外界的感悟,正是王吉昌作品的魅力所在,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虑灰凝:内心的思虑静止凝聚,表现出一种沉静的心态。
- 妙圆德备:拥有圆满的智慧和德行,展示出内心的修养。
- 杳杳禅安:禅意悠远,心中安宁。
- 冥冥色碍:色彩的深沉阻碍了内心的安宁。
- 壶里风光泄:内心的美景流露,意境深远。
- 云霞来往:描绘自然的变化,生动形象。
- 虎龙吟啸:象征气势磅礴,激发内心的豪情。
- 捧弄木童神悦:把玩木童,内心的欢乐。
- 廓胸臆洪饮冲和:开阔的胸怀,畅快的饮酒,心情舒展。
- 笙歌鼎沸:热闹的乐声,描写欢快的场景。
- 满目祥光:眼前祥和光辉,象征吉祥。
- 盈空瑞霭:空中瑞气盈盈,象征美好的预兆。
- 隐隐飘红雪:红雪的飘荡,象征着祥瑞的气氛。
- 拍怀冰莹:怀中冰冷如莹,表情内心的冷静。
- 弃襟月冷:放下胸襟,感受月光的清冷。
- 壮贯道情明彻:豪情壮志,贯穿道理的明晰。
- 傲真境真乐真欢:自信享受真实的境界与乐趣,超然物外。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画面和深邃的心灵境界。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内心安宁与真实情感的追求,展示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心虑:代表内心的思考与情感。
- 云霞: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美丽。
- 虎龙:象征力量与气势。
- 木童:代表童趣与纯真。
- 月冷:象征孤独与清冷的心境。
- 红雪:象征祥瑞与美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心虑灰凝”意指:
- A. 内心平静
- B. 内心烦躁
- C. 内心焦虑
- D. 内心欢愉
-
“廓胸臆洪饮冲和”表示:
- A. 胸怀狭窄
- B. 胸怀开阔
- C. 胸怀烦闷
- D. 胸怀忧愁
-
此词的主题是: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人生的感慨
- C. 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王吉昌《永遇乐》与苏轼《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内心的思索,但王吉昌更强调超然的境界,而苏轼则更加关注人生的哲理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王吉昌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