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时间: 2025-01-11 20:5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
作者: 王吉昌 〔元代〕
一气氤氲,斡旋宇宙,万端神变。造化升沉,东西颠倒,金木情相恋。红霞千缕,金光一派,应是日归蟾殿。异香衬丹桂争辉,六阴九阳习战。云收雨散,风清月朗,始见旧时头面。静里加恬,闲中沉虑,法界从游宴。网疏银汉,关开铁壁,隐显变通难见。无中有体混河沙,妙场业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宇宙的气息弥漫,万象变化的奇妙。造化如同潮起潮落,东西方的情感交融。红色的霞光如千丝万缕,金色的光辉如同日落时分的月宫。异香环绕着丹桂争相辉映,阴阳的力量在此交织。云彩散去,雨水停息,风清月朗,才看见往日的面容。在宁静中增添安详,在闲暇中沉思,法界如同游乐宴会一般。银河如网般疏阔,关隘如铁壁般坚固,隐秘与显露之间变化难以捉摸。在无中生有的状态中,混沌如河沙,妙不可言的境界自有其独特的滋味。
注释
- 氤氲:指雾气弥漫,形容气氛或情景的朦胧状态。
- 斡旋:旋转、回转,形容宇宙的运行和变化。
- 金木情相恋:金与木是五行,寓意二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 蟾殿:指月亮,常用蟾蜍象征月亮。
- 异香:这里指特别的香气,象征美好事物的争辉。
- 六阴九阳:阴阳五行之说,象征宇宙的对立统一。
- 法界:佛教用语,指宇宙的本质和法则。
- 隐显变通难见:指事物的变化有时难以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吉昌,元代词人,以其工整的词牌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和宇宙观,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永遇乐》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文化繁荣时期,诗人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此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及其变化的感悟。
诗歌鉴赏
《永遇乐》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丰富意象的词作。通过“氤氲”、“万端神变”等词句,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广阔的宇宙背景,体现出词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理解。接着,词中通过“金木情相恋”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反映了道家理念中的阴阳和五行思想。
而“红霞千缕,金光一派”,则描绘了诗人眼中美丽的自然景色,充满了色彩的对比和视觉的冲击力,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之中。再者,“云收雨散,风清月朗”一句,展现了宁静的自然景象,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词的后半部分,词人将“静里加恬,闲中沉虑”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哲学上的思考与沉淀,强调了心灵的宁静与智慧。整首词以丰富的意象、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自然与人生的统一,传达出一种悠远的道理和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气氤氲,斡旋宇宙,万端神变。
- 描述宇宙中气息弥漫,变化万千,展现出神秘的自然力量。
-
造化升沉,东西颠倒,金木情相恋。
- 造化如潮水般起伏,东西方的对立在此统一,表达了自然的和谐。
-
红霞千缕,金光一派,应是日归蟾殿。
- 描绘日落时的美丽景象,霞光与金光交织,象征着美的瞬间。
-
异香衬丹桂争辉,六阴九阳习战。
- 香气与丹桂的辉映,暗示着阴阳交织的力量,展现出宇宙的和谐。
-
云收雨散,风清月朗,始见旧时头面。
- 自然气候的变化,展现出宁静的夜晚,暗示过去的回忆。
-
静里加恬,闲中沉虑,法界从游宴。
- 在宁静中增添安详,在闲暇中进行思考,体现哲理的深邃。
-
网疏银汉,关开铁壁,隐显变通难见。
- 银河如网般遥远,事物的变化难以察觉,反映出宇宙的奥秘。
-
无中有体混河沙,妙场业擅。
- 从无到有,展现出难以捉摸的境界,暗示着人生的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收雨散”比喻天气的变化,生动形象。
- 拟人:如“金木情相恋”,使自然元素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云收雨散,风清月朗”,增强了词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宇宙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主题思想在于强调自然与人心、宇宙与人生的统一,体现了一种哲学上的思辨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氤氲:象征着生命的气息和自然的变化。
- 金木:代表自然界的元素,寓意和谐与对立。
- 红霞:象征美好与短暂,表达瞬间的美丽。
- 蟾殿:象征月亮,代表着宁静和思考。
- 异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争辉,暗示人生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个词语与“氤氲”意思相近?
- A. 明亮
- B. 朦胧
- C. 清晰
-
“金木情相恋”是指什么?
- A. 金与木的对立
- B. 自然界的和谐
- C. 人与自然的关系
-
“云收雨散”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宁静的夜晚
- B. 风暴的来临
- C. 大雨倾盆
答案
- B. 朦胧
- B. 自然界的和谐
- A. 宁静的夜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 《声声慢·秋情》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天净沙·秋思》与《永遇乐》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着重于哲理的思考与宇宙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赏析》
- 《元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