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幸金明池
睿藻昭回侔列纬,
时龙顺豫体苍旻。
岂同周穆临瑶水,
凯乐雍容浃庶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皇帝出游金明池的感慨与赞美。诗中描述了皇帝的智慧和德行,像星辰那样闪耀,治理国家如同龙顺应时节,体察苍穹的变化。这与周穆王巡游瑶水的场景不同,体现了当今的盛世之乐,给百姓带来了安宁和幸福。
注释
- 睿藻:指聪明才智,形容帝王的智慧。
- 昭回:明亮而回旋,形容智德显赫。
- 侔:等同、匹配。
- 列纬:指天文学的纬度,形容宇宙的规律。
- 时龙:比喻顺应时节的龙,象征明君。
- 豫:安乐、顺畅。
- 苍旻:苍天,指自然界。
典故解析:
- 周穆王:周代著名的明君,以周穆王巡游的故事著称,象征着盛世。
- 瑶水:传说中的美好水域,象征着和谐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子云,号南华,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风格清新秀丽。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富强之时,皇帝出游金明池,展现了盛世的繁荣与百姓的安乐。诗人意在通过对皇帝的描绘,表达对国家治理的赞美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诗歌鉴赏
《奉和御製幸金明池》是一首献给皇帝的诗,体现了诗人对皇权的敬仰与对盛世的赞美。诗的开头以“睿藻昭回侔列纬”来描绘皇帝的智慧和德行,展示了其治理国家的能力。接着,诗人将皇帝比作“时龙”,意指皇帝能够顺应时势,给国家带来繁荣与安宁。与历史上的周穆王相比,诗人强调了当下的盛世,表现出对现实的满意与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运用了对仗与比喻的修辞,形成和谐的韵律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诗歌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深刻的含义。诗中的“凯乐雍容浃庶民”完美地总结了诗歌的主题,展现了皇帝在治理国家时的宽厚与仁慈,最终使百姓享有安乐的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睿藻昭回侔列纬:形容皇帝的智慧和德行如星辰般明亮,治理国家的能力与宇宙的法则相匹配。
- 时龙顺豫体苍旻:比喻皇帝如同顺应时势的龙,体察自然法则,给国家带来安宁。
- 岂同周穆临瑶水:对比历史的周穆王,强调当今盛世的不同与独特。
- 凯乐雍容浃庶民:皇帝的治国理政使人民安乐,展现了他宽厚的胸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皇帝比作“时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其顺应时势的能力。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形成了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皇帝智慧与仁德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百姓幸福生活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热爱与自豪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睿藻:象征智慧与才能。
- 时龙:象征顺应时代的领导者。
- 瑶水:象征安宁与和谐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睿藻昭回侔列纬”中的“睿藻”指什么?
- A. 星辰
- B. 智慧
- C. 水域
-
“时龙顺豫体苍旻”中的“顺豫”是什么意思?
- A. 安乐
- B. 难过
- C. 复杂
-
诗中提到的“周穆王”是谁的象征?
- A. 乱世
- B. 盛世
- C. 边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比较夏竦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但夏竦更侧重于对皇权的赞美,而王之涣则表现了个人的壮志与对未来的遐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