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喜春雨》

时间: 2025-01-10 21:59:10

太液冰销春水生,华林气暖暮烟横。

忽闻甘澍中宵降,共庆丰年上瑞呈。

拂地如丝笼北阙,映花疑雾霭南荣。

原田脉起承甘润,自此嘉生永顺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喜春雨
作者: 夏竦 〔宋代〕

太液冰销春水生,
华林气暖暮烟横。
忽闻甘澍中宵降,
共庆丰年上瑞呈。
拂地如丝笼北阙,
映花疑雾霭南荣。
原田脉起承甘润,
自此嘉生永顺成。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水面已经解冻,太液池的春水开始涌现;华林的气息温暖,黄昏的烟雾缭绕。忽然听见甘甜的春雨在半夜降临,大家共同庆祝丰收年头的瑞气降临。春雨轻柔地拂过大地,仿佛丝绸般柔软,映照着花朵,恍如雾霭笼罩南方的荣华。原野的脉络开始承载着春雨的滋润,从此吉祥的生机和顺畅的生活将永远延续。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液: 指太液池,位于北京,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水体。
  • 冰销: 冰雪融化。
  • 甘澍: 甘美的雨水。
  • : 吉祥的征兆。
  • 拂地如丝: 形容春雨轻柔细腻。
  • 笼北阙: 指北方的宫阙,形容雨丝如丝网般覆盖。
  • 嘉生: 吉祥的成长。

典故解析:

  • 华林: 可能指的是华丽的林园,象征着自然的繁荣。
  • 丰年: 祝愿丰收的年头,古代农耕社会尤为看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义明,号如庵,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时值春雨初降,正值农耕时节,诗人借春雨的降临表达对丰收的期待与庆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和自然的重视。


诗歌鉴赏:

《奉和御製喜春雨》是一首描绘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喜悦的诗作。诗中通过“太液冰销”、“华林气暖”等描绘春天的到来,表现出春水的活力与温暖,展现了自然界的复苏。诗人在描写春雨的过程中,采用了细腻的意象,如“拂地如丝”,不仅传达出春雨的柔和,更唤起了人们对丰收的美好期盼。

从“忽闻甘澍中宵降”可以看出,春雨的降临是意外的、令人欢喜的,诗人借此表达对天赐良雨的感激之情。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真挚,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诗中反复提到丰年与瑞气,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液冰销春水生:描绘春天来临,冰雪融化,春水涌现。
  2. 华林气暖暮烟横:华林的气息温暖,黄昏时分的烟雾缭绕,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3. 忽闻甘澍中宵降:突如其来的甘甜春雨在夜间降落,令人惊喜。
  4. 共庆丰年上瑞呈:大家共同庆祝丰收年头的瑞气到来,寓意着希望与幸福。
  5. 拂地如丝笼北阙:春雨轻柔地拂过大地,宛若丝绸般柔软,形象而生动。
  6. 映花疑雾霭南荣:春雨映照着花朵,宛如雾霭笼罩南方的荣华,富有诗意。
  7. 原田脉起承甘润:田地的脉络因春雨而滋润,象征着生命的回归。
  8. 自此嘉生永顺成:从此吉祥的生机与和谐的生活将永远延续,展现出乐观的期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拂地如丝”形象地比喻春雨的轻柔。
  • 对仗:诗句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雨拟人化,使其具备了生动的形象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以及对丰收的期盼,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对生活的热爱,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 象征生命与希望。
  • 甘雨: 代表天降之祥瑞,滋润万物。
  • 华林: 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繁荣。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还蕴含了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太液冰销”指的是什么现象?

    • A. 冰雪融化
    • B. 水位上涨
    • C. 春天来临
  2. “甘澍”在诗中指的是哪种天气现象?

    • A. 暴雨
    • B. 甘甜的春雨
    • C. 大雪
  3. 诗人对丰年有怎样的态度?

    • A. 忧虑
    • B. 期待与庆贺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雨的美好与丰收的希望,但杜甫的诗更注重对社会民生的关怀,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与本诗在题材上有所不同,白居易的诗更侧重于离别与思乡之情,展现了人情冷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