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庐山三首》
时间: 2025-01-26 00:31: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入庐山三首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青山似乎没有白色的云彩,静静地屹立着,与我没有亲密的关系。想要了解庐山的真面目,恐怕要等到明年再来。自古以来,我常常怀念清雅的风光,神游于那遥远的云雾之间。如今这并非梦境,真的就在庐山之中。穿着草鞋,手持青竹杖,我随意花费百钱游玩。可奇怪的是,深山里的人,个个都认识我这个老朋友。
注释:
- 青山:指庐山的山体,形容其巍峨壮丽。
- 素:指白色的云彩。
- 偃蹇:意为躺卧、懒散,形容山的姿态。
- 识故人:指与熟悉的人重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气魄,也有细腻温柔的情感。
创作背景:
苏轼在庐山游玩时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庐山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怀念。诗中蕴含着他对自然的热情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歌鉴赏:
苏轼的《初入庐山三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庐山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以“青山若无素”点出庐山的壮丽,接着表达了与庐山的亲密关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建立。诗人通过“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传达出一种期待,仿佛在说,真正理解庐山的美,需要时间的积累。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清雅之情与神游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诗人以“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展示了自己游玩的随性与洒脱,暗示了对生活的态度。结尾的“人人识故侯”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融洽以及他在深山中的人际关系。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随性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山若无素:青山若隐若现,似乎没有白云的点缀。
- 偃蹇不相亲:山的姿态悠然自得,与我并无亲密的关系。
- 要识庐山面:想要真正认识庐山的真面目。
- 他年是故人:或许要等到明年,庐山才会成为我故交。
- 自昔怀清赏:从古至今我一直怀念那清雅的美景。
- 神游杳蔼间:在云雾缭绕的地方,神游于其中。
- 如今不是梦:如今这一切并非梦境。
- 真个在庐山:我真的身处在庐山之中。
- 芒鞋青竹杖:穿着草鞋,手持青竹杖。
- 自挂百钱游:我随意花费百钱游玩。
- 可怪深山里:可惜在这深山之中。
- 人人识故侯:每个人都认得我这个老朋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庐山比作故人,使自然与人情相交融。
- 对仗:如“青山”与“深山”,形成音韵和谐的对比。
- 拟人:让山显得有灵性,似乎能与人亲近。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传达出一种宁静、悠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永恒和高远的理想。
- 白云:代表着美丽与自由。
- 芒鞋、竹杖:表现了诗人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山若无素”意指什么? A) 青山与白云相伴
B) 青山似乎没有白色的云彩
C) 青山与我交情深厚 -
“他年是故人”中的“故人”指代什么? A) 老朋友
B) 过去的自己
C) 自然的魅力 -
诗中提到的“芒鞋青竹杖”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奢华
B) 随性与自然
C) 努力奋斗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以庐山为题材,表现不同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时,苏轼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静谧与和谐。比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与苏轼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苏轼全集》
- 《王维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