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时间: 2025-01-11 01:30: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作者:苏轼 〔宋代〕
散人出入无町畦,
朝游湖北暮淮西。
高安酒官虽未上,
两脚垂欲穿尘泥。
与君聚散若云雨,
共惜此日相提携。
千摇万兀到樊口,
一箭放溜先凫鹥。
层层草木暗西岭,
浏浏霜雪鸣寒溪。
空山古寺亦何有,
归路万顷青玻璃。
我今漂泊等鸿雁,
江南江北无常栖。
幅巾不拟过城市,
欲踏径路开新蹊。
路有直入寒溪不过武昌者。
却忧别后不忍到,
见子行迹空余忄妻。
吾侪流落岂天意,
自坐迂阔非人挤。
行逢山水辄羞叹,
此去未免勤盐齑。
何当一遇李八百,
相哀白发分刀圭。
李八百宅在筠州,
相传能拄拐日八百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起游历寒溪和西山的情景。诗中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表达了对朋友相聚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离别的惆怅。作者感叹人生的漂泊与无常,表现出一种洒脱与释然的态度。
注释
- 散人:指隐居不仕的人,苏轼自称为“散人”。
- 高安酒官:高安是一个地名,酒官指的是掌管酒的官员,未上指的是未曾见到。
- 千摇万兀:形容船只的摇晃与起伏。
- 层层草木:描绘山中茂密的草木。
- 空山古寺:空荡荡的山中和古老的寺庙,象征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的诗词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游历与沉思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通过与友人同游寒溪西山,苏轼将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流露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虽有离别之忧,但更多的是与友人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苏轼在诗中采用了大量的自然描写,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情感,层层草木与寒溪的声音交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在表达情感方面,苏轼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真实的情感流露,展现出对生活的理解与超然。他的洒脱与淡然,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平和的心态。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友谊的歌颂,也是对生命的感悟,反映出苏轼深厚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散人出入无町畦:指隐士生活自由自在,没有固定的田地。
- 朝游湖北暮淮西:早晨在湖北游玩,晚上则在淮水之西。
- 高安酒官虽未上:虽未见到高安的酒官,但心情依然愉快。
- 两脚垂欲穿尘泥:两只脚悬空,快要沾上尘土和泥巴。
- 与君聚散若云雨:与友人相聚和离散如同云和雨,变幻无常。
- 共惜此日相提携:珍惜今天相伴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聚散比作云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生的无常。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结构,如“朝游湖北,暮淮西”,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洒脱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溪:象征宁静与清澈,反映了自然的美好。
- 西山:代表了远方的理想与追求,隐喻人生的目标。
- 白发: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问题:诗中提到的“散人”指的是?
- A. 官员
- B. 隐士
- C. 商人
- 答案:B
-
问题:诗中“聚散若云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谊的珍惜
- B. 对金钱的看重
- C. 对官职的渴望
- 答案:A
-
问题:诗中的“寒溪”主要象征?
- A. 喧闹
- B. 宁静
- C. 财富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另一首著名作品,表现了对月的抒情。
- 《赤壁赋》:同样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更加注重自然之美的独立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