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
时间: 2025-01-11 04:5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
作者:苏轼
暮雪纷纷投碎米,
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
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
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
惊起妻孥一笑哗。
关右土酥黄似酒,
扬州云液却如酥。
欲従元放觅拄杖,
忽有曲生来坐隅。
对雪不堪令饱暖,
隔船应已厌歌呼。
明朝积玉深三尺,
高枕床头尚一壶。
白话文翻译
落雪纷飞,像碎米一样洒落,
春水缓缓流淌,带走了黄沙。
往日的游玩似梦一样只能叙述,
被迫离开的客人,像和尚一样没有家。
冰冷的砚台想要书写,却先已冻住,
孤灯下,何以独自盛开?
使君在半夜分送酥酒,
惊醒了妻儿,发出一阵欢笑。
关外的土酥,颜色像酒一样黄,
扬州的云液却如酥一样细腻。
想要从元放那里找根拐杖,
忽然有曲生过来坐在角落。
面对雪,难以忍受饱暖,
隔着船,应该已经厌倦了歌声呼唤。
明天早晨积雪深达三尺,
床头高枕之上还有一壶酒。
注释
- 逐客:意为被迫离开的客人。
- 冷砚:砚台冰冷,指写字的工具。
- 酥酒:一种酒,质地和颜色像酥一样。
- 曲生:可能指某位音乐家,寓意风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诗文、词、散文闻名,风格豪放洒脱,兼有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身处泗州,正值除夕,雪中写下此诗,表现了对旧游的怀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写除夕夜的雪景,融入个人的情感和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诗的开头以“暮雪纷纷”引入,展现了宁静的雪夜,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接着,诗人回忆过去的游玩,感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对归属的渴望。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通过写砚台的冰冷与孤灯的花,暗喻创作的艰难与孤独的心境。接下来的“使君半夜分酥酒”,则是生活中难得的温暖时刻,亲情的温馨与欢笑在此刻得以体现,形成了诗歌情感的对比,反映了人间的冷暖。
最后,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理解在“明朝积玉深三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积雪与美酒相互映衬,展现了生活的丰富与多样性。整体来看,诗人在雪中既有孤寂感,也有温暖与希望,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雪纷纷投碎米:描写雪花纷飞,宛如细米洒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春流咽咽走黄沙:春水徐徐流动,带走了沙土,寓意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 旧游似梦徒能说:对昔日游玩的追忆如梦,无法再现,感觉无奈。
- 逐客如僧岂有家:被迫离开的游子,像僧人一样无家可归,感叹生活的无常。
- 冷砚欲书先自冻:写作工具冰冷,暗示创作的艰难。
- 孤灯何事独成花:在孤独的环境中,孤灯下的花代表孤独的美。
- 使君半夜分酥酒:夜深时,亲友间分享酥酒,体现温暖的人际关系。
- 惊起妻孥一笑哗:妻儿被惊醒,笑声让夜晚增添了温馨。
- 关右土酥黄似酒:描绘关外的酥酒,色泽诱人,暗示美好的生活。
- 扬州云液却如酥:扬州的酒液细腻如酥,表达对美酒的赞美。
- 欲従元放觅拄杖:想向元放寻求帮助,暗示对友谊的渴望。
- 忽有曲生来坐隅:意外遇见音乐家,增添生活的乐趣。
- 对雪不堪令饱暖:对雪的无奈,表现出诗人对寒冷的反感。
- 隔船应已厌歌呼:船上应该已经厌倦了歌声,暗示生活的单调。
- 明朝积玉深三尺:明日雪深三尺,寓意生活的厚重与未来的期待。
- 高枕床头尚一壶:床头仍有一壶酒,象征着生活中难得的宁静与享受。
修辞手法:全诗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雪夜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
意象分析
- 雪:象征孤独、清冷和纯洁。
- 酥酒:代表温暖、欢乐与人情。
- 砚台:暗示创作的艰辛与思考的深邃。
- 孤灯:象征孤独与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暮雪纷纷”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冬天
- D. 秋天
-
“使君半夜分酥酒”的意图是什么?
- A. 表达孤独
- B. 传达温暖的亲情
- C. 描绘冷酷的环境
- D. 追忆往昔
-
诗中“明朝积玉深三尺”中的“积玉”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未来
- B. 深厚的雪
- C. 酒的丰盈
-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泗州除夜雪》中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人情的珍视,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文集》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