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烟外倚危楼》

时间: 2024-09-19 21:53:53

烟外倚危楼,初见远灯明灭。

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

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

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烟外倚危楼
苏轼 〔宋代〕

烟外倚危楼,初见远灯明灭。
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
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
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缭绕的外面,我倚靠在高楼之上,初次看到远方灯光忽明忽灭。
我跨过那座如玉般的虹桥,回头看去,洞天中的星月是多么美丽。
那时张范的风流倜傥正盛,更何况我手中这杯浮雪般的酒。
不要去问世间的事情,只需对着剑头轻声呢喃。

注释:

  • 烟外:指烟雾之外,暗示一种朦胧的境界。
  • 倚危楼:意为依靠在高耸的楼阁上,表现出一种高远的视野。
  • 初见远灯明灭:初次看到远处的灯光闪烁,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渺小的感觉。
  • 玉虹:比喻美丽的桥,像玉一样光滑。
  • 洞天星月:形容夜空中的星星和明月,象征宁静与美好。
  • 张范:历史人物,字子平,东汉末年名士,代表着风流倜傥的人物形象。
  • 浮雪:比喻酒的颜色洁白,或是酒中浮起的泡沫,象征轻盈与美好。
  • 剑头微吷:意指轻声倾诉,暗示剑意与内心的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洒脱,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苏轼的作品多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好事近·烟外倚危楼》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时期。诗中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世事的淡然,体现出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轼的《好事近·烟外倚危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孤独而美丽的夜景。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自己在高楼之上,远望灯火,意象的运用使人感受到一种既孤独又美丽的情境。灯光的明灭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接着,诗人跨过“玉虹”,回望“洞天星月”,这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张范的提及,恰如其分地引入了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暗示诗人对风流生活的憧憬与怀念。酒杯的“浮雪”,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它表达了对世俗琐事的超然与放下,剑头的微言轻语,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然。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邃思考与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烟外倚危楼”:描绘高楼的孤独与眺望的心境。
    • “初见远灯明灭”:灯光的闪烁暗示人生的无常。
    • “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象征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当时张范风流在”:引入历史人物,增添人文情怀。
    • “况一尊浮雪”:象征美酒,暗示对生活的享受。
    • “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表达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玉虹”与“浮雪”均为优美的比喻,增添了诗的韵味。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灯光、星月、酒等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事的超脱和洒脱。

意象分析:

  • :象征朦胧与遥远的思绪。
  • 危楼:暗示孤独与高远的心境。
  • 远灯:代表人生的希望与无常。
  • 玉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与理想的归宿。
  • 星月:传达宁静与理想的意象。
  • 浮雪:象征轻盈、优雅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虹”象征什么? A. 高洁的品德
    B. 美好的归宿
    C. 灯光的闪烁
    D. 自然的景色

  2. “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态度? A. 对世事的关注
    B. 对世事的无奈
    C. 对世事的超然
    D. 对世事的渴望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苏轼的《好事近·烟外倚危楼》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苏轼更偏向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思念之情,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