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袁陟》

时间: 2025-01-11 11:12:28

是身如虚空,万物皆我储。

胡为强分别。

百金买田庐。

不见袁夫子,神马载尻舆。

游于无何有,一饭不愿余。

官湖为我池,学舍为我居。

何以遗子孙,此身自蘧蒢。

薰风暗杨柳,秋水净芙蕖。

应观我知子,不怪子知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袁陟
作者: 苏轼

是身如虚空,万物皆我储。
胡为强分别,百金买田庐。
不见袁夫子,神马载尻舆。
游于无何有,一饭不愿余。
官湖为我池,学舍为我居。
何以遗子孙,此身自蘧蒢。
薰风暗杨柳,秋水净芙蕖。
应观我知子,不怪子知鱼。

白话文翻译:

这身体如同虚空,万物都在我心中储存。
为什么要强行分开呢,花百金买田宅。
不见袁先生,神马却在车后。
我游荡在无何有之地,一餐也不愿意留下。
官湖就是我的池塘,学舍就是我的住所。
我能留给子孙的,仅仅是这茫茫的身影。
微风吹拂杨柳,秋水清澈映照芙蓉。
你应该观察我,理解你自己,不会责怪你对鱼儿的认知。

注释:

  • 虚空:虚无、空无的境界。
  • :储藏、蕴含。
  • 胡为:为什么、何故。
  • 百金:百两黄金,形容巨额财富。
  • 田庐:田地和房屋,象征物质生活。
  • 袁夫子:指袁陟,苏轼的朋友和学者。
  • 神马:神奇的马,古代传说中天马。
  • 无何有:无所无有,指虚无的地方。
  • 蘧蒢:草木丛生的状态,意指身世的渺小。
  • 薰风:和煦的风。
  • 芙蕖:荷花,象征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沉浮,尤以其人文情怀和豁达的生活态度著称。

创作背景:

《赠袁陟》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诗中表达了对袁陟的深厚友谊和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仍然保持了对理想和价值的追求,体现了他豁达的性格和超然的境界。

诗歌鉴赏:

《赠袁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理解。开篇一句“是身如虚空,万物皆我储”,便点明了诗人对生命的宽广认知,强调了内心的富足与外在物质的无足轻重。在这虚空的身躯中,万物皆可融汇,显示了对万物的包容。

随后的诗句揭示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思考与不屑,质疑人们对于财富和物质的追逐,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不见袁夫子”,则暗示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反复提及的自然意象,如“薰风”、“秋水”,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象征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在总结时提到“此身自蘧蒢”,彰显了人对自身存在的感叹,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事物的无常。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苏轼独特的生活智慧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是身如虚空: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认知,身体如虚空,体现一种超然态度。
  2. 万物皆我储: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富足,万物皆可内化于心。
  3. 胡为强分别:质疑人们为何要坚持分离,反映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4. 百金买田庐:批判对财富的追求,强调物质生活的虚幻。
  5. 不见袁夫子:表现对朋友的惦念,说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6. 神马载尻舆:暗示一种不羁的生活态度,象征自由自在。
  7. 游于无何有:表达对虚无的游荡,反映对世事的淡然。
  8. 一饭不愿余:不愿留下物质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
  9. 官湖为我池:将自然视为自己的领地,体现对环境的亲近。
  10. 学舍为我居:学问是自己的居所,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11. 何以遗子孙:思考对后代的遗产,表达生命的无常。
  12. 此身自蘧蒢:感叹自身的渺小,强调生命的意义。
  13. 薰风暗杨柳:描绘自然,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14. 秋水净芙蕖:清澈的秋水映照出纯洁的荷花,象征理想。
  15. 应观我知子:鼓励他人理解自己,反映一种自信。
  16. 不怪子知鱼:强调对他人认知的宽容,不以物质评判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虚空”比喻生命的无形和内涵。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薰风暗杨柳”。
  • 对仗:如“官湖为我池,学舍为我居”,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苏轼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空:象征无我与自由,内心的富足。
  • 田庐:象征尘世的繁华与束缚。
  • 袁夫子:代表知己与友谊。
  • 神马:象征理想与自由。
  • 官湖: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芙蕖:纯洁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是身如虚空”中“虚空”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生活
    • B. 心灵的状态
    • C. 自然界
    • D. 朋友的关系
  2. 诗中提到的“袁夫子”是指谁?

    • A. 苏轼的老师
    • B. 苏轼的朋友
    • C. 一个历史人物
    • D. 一个虚构的人物
  3. “何以遗子孙”一句的含义是?

    • A. 人生的价值在于财富
    • B. 留给后代的只有身体
    • C. 生命是短暂的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样是苏轼的作品,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自然的感悟。
  • 《桃花源记》:陶渊明作品,描绘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赠袁陟》均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但《水调歌头》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赠袁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内心的富足。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