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县谒杨忠悯祠》

时间: 2025-01-23 06:50:14

倔强杨员外,乡闾尚有光。

何须冠獬豸,直欲问豺狼。

伏锧差无补,当车肯自量。

荒祠临野水,肃拜奠椒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兴县谒杨忠悯祠
倔强杨员外,乡闾尚有光。
何须冠獬豸,直欲问豺狼。
伏锧差无补,当车肯自量。
荒祠临野水,肃拜奠椒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倔强的杨员外在乡里依然发光发热,何必去争夺那象征权势的冠冕,直面那些凶狠的豺狼。即使身处贫困,依旧不必自卑,愿意坐车的人总会知道自己的分寸。荒凉的祠堂旁边有野水流淌,虔诚地拜祭,献上香料和酒浆。

注释

  • 倔强:意指刚强、坚韧。
  • 员外:古代的一种官职,表示身份或地位。
  • 乡闾:乡村或邻里。
  • 冠獬豸:象征权势的帽子。
  • 豺狼:比喻凶狠或不善良的人。
  • 伏锧:指低头伏地,表示屈从。
  • 当车:指坐车,象征身份地位。
  • 自量:自我估量或自我认识。
  • 荒祠:废弃的祠堂。
  • 椒浆:香料和酒浆,用于祭祀。

典故解析

“杨员外”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杨忠悯,他在乡里以刚毅正直而著称。诗中提到的“豺狼”暗指当时社会中的恶人或权势者,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控诉与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觐(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刚直不阿、关心民生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自然风光,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定兴县,表达了诗人对杨忠悯的敬仰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反思,展现了对真理与公正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杨忠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写杨员外的倔强与光辉,表明即使身处普通乡村,他的精神依旧闪耀,反映出诗人对正直人格的推崇。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现实的冷静观察,表达了对权势与凶恶的质疑,尤其是“何须冠獬豸,直欲问豺狼”这句,既有对权势的讽刺,也有对恶行的指责,显示出诗人对社会黑暗面的不屈服。

后面的两句描绘了荒凉的祠堂与野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表现出对先贤的敬仰和对现实的反思。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抗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倔强杨员外,乡闾尚有光。
    这句展示了杨员外的坚韧与光辉,暗示正直的品质在乡村依然被人们所认可。

  2. 何须冠獬豸,直欲问豺狼。
    质疑了权力的象征,强调面对恶势力时的勇敢与直率。

  3. 伏锧差无补,当车肯自量。
    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自知之明,提醒人们要量入为出,保持自我认知。

  4. 荒祠临野水,肃拜奠椒浆。
    通过祭祀的场景,表现出对历史与先贤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倔强”与“乡闾”,形成整齐的音韵。
  • 比喻:将“豺狼”比喻为社会的不良势力,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象征:通过“冠獬豸”与“荒祠”等意象,象征权力与历史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表现出诗人对杨忠悯的敬仰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员外:代表正直与坚韧。
  • 豺狼:象征凶恶与不公。
  • 荒祠:暗示历史的遗忘与现实的苍凉。
  • 野水:象征自然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杨员外”是指?

    • A. 一位官员
    • B. 一个历史人物
    • C. 诗人的朋友
  2. 诗中“伏锧差无补”的意思是?

    • A. 低头顺从没有用
    • B. 伏地祈祷能得到帮助
    • C. 伏击敌人是必要的
  3. 诗中提到的“荒祠”代表什么?

    • A. 过去的辉煌
    • B. 现实的无奈
    • C. 对历史的尊重

答案: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
  • 《将进酒》李白:对人生的豪情与对现实的反叛。

诗词对比

  • 比较方觐的《定兴县谒杨忠悯祠》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但风格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方觐更为直接而有力,白居易则多了一份感伤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方觐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