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桥》

时间: 2025-01-11 08:10:44

跋涉缘何事,晓行风乍稀。

阴崖凝积霰,冻雨湿征衣。

马劣防坭泞,霜黄忆蟹肥。

故园谁作好,岁暮不言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跋涉缘何事,晓行风乍稀。
阴崖凝积霰,冻雨湿征衣。
马劣防坭泞,霜黄忆蟹肥。
故园谁作好,岁暮不言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段跋涉是为了什么呢?清晨行走在冷风中,微风忽然变得稀疏。阴暗的山崖上凝结着霰,冻雨浸湿了我的征衣。马匹瘦弱,需防止泥泞,霜降时节让我想起了肥美的蟹。故乡如今又由谁来照顾呢?年末时节,我却不愿再提归期。

注释:

字词注释:

  • 跋涉:行走、跋山涉水的意思。
  • 缘何事:为了什么事情。
  • 晓行:清晨行走。
  • 风乍稀:风突然变得稀疏,意指清晨的宁静。
  • 阴崖:指阴暗的山崖。
  • :小冰粒。
  • 征衣:旅途中穿的衣服。
  • 马劣:马匹瘦弱。
  • 坭泞:泥泞的路。
  • 霜黄:指霜降时节的景象。
  • 忆蟹肥:回忆起肥美的蟹,表达对故乡美好事物的思念。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霜黄忆蟹肥”可以与中国古代诗词中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联系。蟹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丰收和美味,隐喻对家乡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景熙,明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岁末之际,诗人经历了跋涉,面对着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柳桥》通过描绘诗人在冬季清晨的旅行,表达了其对故乡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以“跋涉缘何事”引入,既是疑问也是自问,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孤独。冬季的寒冷、阴暗的自然环境和湿冷的衣物,强化了这种孤独感。接着,诗人通过“马劣防坭泞”描绘了旅途上的艰辛,无论是环境的恶劣,还是马匹的瘦弱,均显现出生活的困境。

“霜黄忆蟹肥”一句,则通过对蟹的回忆,引出对故乡的美好印象,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安暖生活的渴望和思念。最后一句“岁暮不言归”则是对归乡愿望的压抑,既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又表现出无奈和对生活的无力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呈现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对家乡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跋涉缘何事:自问跋涉之路的意义,表达对旅途的迷茫。
  2. 晓行风乍稀:清晨的旅行,风声渐稀,暗示着宁静的环境与内心的思绪。
  3. 阴崖凝积霰:描绘阴暗的山崖上凝结的霰,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4. 冻雨湿征衣:冻雨浸透了征衣,进一步强调旅途的艰辛。
  5. 马劣防坭泞:马匹瘦弱,需要小心泥泞,表现出艰难的行程。
  6. 霜黄忆蟹肥:在霜降时节,回忆起蟹的肥美,象征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思念。
  7. 故园谁作好:感叹故乡的安好由谁来照顾。
  8. 岁暮不言归:年末时节,不愿提及归期,体现了对旅途的无奈与思乡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阴崖凝积霰,冻雨湿征衣”,形成严谨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忆蟹肥”来比喻对故乡生活的美好回忆,表现了深厚的乡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旅途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旅途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流露出孤独、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在异乡的无奈与思乡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外界的变化。
  • :代表着寒冷和困境。
  • :象征着丰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故园:象征着温暖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行风乍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宁静
    B. 热闹
    C. 迷失

  2. “霜黄忆蟹肥”中,蟹的意象象征什么? A. 贫困
    B. 丰收与美好生活
    C. 旅行

  3. 诗人为何“不言归”? A. 旅途愉快
    B. 对故乡的无奈与思念
    C. 生活富裕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苏景熙的《柳桥》更侧重于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杜甫则更关注家庭和社会的困境。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情绪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苏景熙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