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在人千里,君从月下行。
不知君远近,惟见月分明。
斜汉垂秋淡,寒蛩泣露清。
征旗何所往,疑听夜笳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千里之外的月光下的场景。诗人看到月亮照耀在人间,想象着君子在月光下行走。不知道君子身在何处,但只见那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秋天的银河在斜挂,显得淡薄,寒冷的蟋蟀在露水中悲鸣。征旗要去往何方呢?好像听到了夜里的号角声。
注释
- 月在人千里:指月亮照耀的地方,虽然距离遥远,但月光是明亮的。
- 君从月下行:君子在月光下走,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
- 不知君远近:不知道君子身处何地,只能依靠月光来想象。
- 惟见月分明:只见月亮清晰可见,体现出一种孤独的感觉。
- 斜汉:指银河,秋天的银河斜挂在天空。
- 寒蛩:寒冷的蟋蟀,象征着孤独与清冷的情感。
- 泣露清:在露水中悲鸣,反映出环境的清冷与凄凉。
- 征旗何所往:征旗要去的方向不明,暗示战争和流动的生活。
- 疑听夜笳鸣:似乎听到了夜间的号角声,带有神秘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泰,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其作品多以描写边塞、战争和思乡之情为主,风格往往充满了豪情和悲凉。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对月光和秋夜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战士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从军行》以月亮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开头描绘月亮照耀千里,诗人以月光为媒介,思念着远方的君子。诗中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晰而又遥远的情感,暗示着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知的惆怅。接着,诗人通过“斜汉垂秋淡”和“寒蛩泣露清”,描绘了秋夜的清冷与寂静,进一步增强了孤独感和思乡情。最后一句“疑听夜笳鸣”,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号角声回荡在寂静的夜空中,既是对征战的隐喻,也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整个诗作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感慨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在人千里:引入月光,设定了距离感。
- 君从月下行:表现对远方人的思念。
- 不知君远近:强调距离的不可知,增添了一种忧虑。
- 惟见月分明:月光如水,照亮了孤独的心情。
- 斜汉垂秋淡:描绘秋天银河,渲染了时节的凄凉。
- 寒蛩泣露清:蟋蟀的哀鸣,与环境形成共鸣。
- 征旗何所往:提出疑问,反映出对未来的迷惑。
- 疑听夜笳鸣:暗示战事的紧迫,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象征思念与孤独。
- 拟人:寒蛩的“泣”字,赋予了自然界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士的思念、对战争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眷恋,情感基调深沉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孤独。
- 秋:暗示凄凉、清冷。
- 征旗:代表战争、离别。
- 号角:象征战争的召唤、未来的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蛩”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虫
C. 一种花
D. 一种树 -
诗中“月在人千里”中的“人”指的是谁? A. 诗人
B. 君子
C. 蟋蟀
D. 宇宙 -
诗中提到的“征旗”象征着什么? A. 旅行
B. 战争
C. 节日
D. 教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出塞》王昌龄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从军行》:两者皆反映出对远方的思念,前者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后者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战争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