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澄江门
作者: 沙曾达 〔近代〕
原文展示:
北枕江山势不平,万千气象拥连城。
门高远望天低水,岸影波光认孰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的江山景象,地势起伏不平,千姿百态的气象环绕着这座城市。从高处望去,门前的景色显得遥远而朦胧,天水相接,岸边的倒影在波光中,难以分辨哪一处更为清澈。
注释:
字词注释:
- 北枕:意指北方依靠,形容地理位置。
- 江山势不平:江山的地形起伏不平,表现出自然的雄伟。
- 万千气象:形容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象。
- 门高:指建筑物的门很高,象征高处的视野。
- 远望:远处的眺望。
- 岸影波光:岸边的影子与波光交错,形成美丽的景象。
- 孰清:哪个更清澈,表示难以分辨。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江山”二字常用来描绘国家的山河之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沙曾达,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民国时期。他的诗风严谨,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澄江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与城市生活的和谐共存。诗人以“北枕江山势不平”开篇,展现了地理的雄伟与气势。万千气象的拥抱,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生活的映衬,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接着,诗人以“门高远望”引导读者将视角升高,寻找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考,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岸影波光认孰清”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自然的复杂与人心的迷惘,让人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何者是真正的清澈。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枕江山势不平:诗人描绘了北方的江山,地形起伏不平,体现自然的壮丽与多样性。
- 万千气象拥连城:形容自然景象变化多端,围绕着城市,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门高远望天低水:从高处眺望,天水相接,形成一种遥远的美感,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思考。
- 岸影波光认孰清:岸边的影子与波光交织,表现出一种难以分辨的美,象征生活的复杂与困惑。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中“北枕江山”与“万千气象”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岸影波光”比作人心中的迷惑,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在复杂世界中对真理的追求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广阔的自然与历史。
- 气象: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象,暗示人生的无常。
- 波光: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北枕”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地理位置?
- A. 南方
- B. 北方
- C. 东方
-
“岸影波光认孰清”一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清晰明了
- B. 迷惑与不安
- C. 快乐与欢愉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沙曾达的《澄江门》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沙曾达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人沙曾达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