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阴名昉自萧梁,
州郡军乡溯暨阳。
城绕一周馀九里,
芙蓉别署永流芳。
白话文翻译:
江阴的名字源自于萧梁时期,
州郡、军乡都追溯到暨阳。
城墙环绕一周多九里,
芙蓉的别名在这里永远流传。
注释:
字词注释:
- 昉:古代对于起源或开端的称呼,这里指江阴的名字由来。
- 萧梁: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说明江阴的历史渊源。
- 溯:追溯,回溯。
- 暨阳:古地名,今江苏省的一个地区,指代与江阴相关的历史背景。
- 芙蓉:荷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事物,这里引申为江阴的美名。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萧梁”和“暨阳”,都与江阴的历史紧密相连。萧梁时期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暨阳则是与江阴地理位置相关的古地名,反映了江阴的悠久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沙曾达,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作常常融入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风格上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江阴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追忆。
诗歌鉴赏:
《江阴城》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勾勒出江阴的历史与美丽。开篇提到“江阴名昉自萧梁”,显示出诗人对江阴悠久历史的认同与赞美。接着,通过“州郡军乡溯暨阳”一句,拉近了江阴与历史的联系,表现了诗人对地方文化的深厚情感。
“城绕一周馀九里”,这句描绘了江阴城的轮廓和壮丽,九里长的城墙不仅是地理的标志,更是历史的见证。最后,“芙蓉别署永流芳”则将江阴的美丽与文化内涵结合,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与怀念,寓意着江阴的美名将永远流传。
整首诗不仅是对江阴地理和历史的描述,更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沙曾达成功地将江阴的美丽与深厚的历史背景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阴名昉自萧梁:江阴的名字起源于萧梁时代,表明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
- 州郡军乡溯暨阳:涉及到与江阴相关的地区,说明地方历史的丰富性。
- 城绕一周馀九里:描绘了江阴城的规模,九里城墙的描述体现了其雄伟。
- 芙蓉别署永流芳:用芙蓉象征江阴的美名,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赞美。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州郡军乡”与“溯暨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芙蓉”作为美的象征,形象生动地表达对江阴的赞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江阴的历史与文化展开,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自豪感,展现了江阴作为一座历史名城的独特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阴:象征着历史文化的积淀。
- 芙蓉:象征着美丽与优雅,代表了江阴的美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江阴的名字源自哪个时期?
- A. 唐朝
- B. 萧梁
- C. 宋朝
- D. 明朝
-
江阴城的周长约为多少里?
- A. 六里
- B. 七里
- C. 九里
- D. 十里
-
“芙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强壮
- B. 美丽
- C. 智慧
- D. 勇敢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描写地方风光,但更侧重于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 《泊船瓜洲》: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江阴城》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近代诗人传记》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江阴城》的全面解析与学习指导,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