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午至退谷
作者: 蔡珽 〔清代〕
古寺深林里,萧然昼闭关。
泉声随乱石,落日照秋山。
远岭牛羊小,高原禾黍间。
自然心目爽,尘虑一时删。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寺庙深林中,静谧的白天仿佛关闭了门扉。
泉水的声音伴随着乱石而流动,落日的余晖洒在秋天的山峦上。
远处的山岭上,牛羊显得那么渺小,广阔的高原上稻谷和黍米生长茂盛。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心中感到格外清爽,世俗的烦恼也在这一刻消散无踪。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寺:古老的寺庙。
- 萧然:形容安静、清凉的样子。
- 闭关:指隐居或保持安静的状态。
-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
- 乱石:形容石头杂乱分布。
- 落日:夕阳,指日落时的太阳。
- 秋山:指秋天的山,带有秋天特有的色彩。
- 高原禾黍:高原上种植的稻谷和黍米。
- 自然心目爽:在自然中感到心情愉悦、清爽。
- 尘虑一时删:一时之间,世俗的烦恼被抹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禅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珽,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创作见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在此时选择隐居,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午至退谷》是蔡珽在清代写的一首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诗的开头,诗人通过描绘“古寺深林里”的幽静环境,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接着,泉水的潺潺声与落日的余晖相互辉映,展现出一种和谐而又宁静的自然画面。诗中提到的“远岭牛羊小”,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远近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渺小。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自我超越。最后两句“自然心目爽,尘虑一时删”,则是诗人对内心的感悟,通过自然的美好,自己的尘世烦恼被一扫而空,这种心灵的解脱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心灵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这种情感在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的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深林里: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古老的寺庙被深林环绕,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萧然昼闭关:强调了寺庙的宁静,白天似乎也因这种环境而显得格外安静。
- 泉声随乱石:泉水流动的声音,伴随着周围杂乱的石头,增添了生命气息。
- 落日照秋山:夕阳映照在秋山上,形成温暖的色彩和宁静的氛围。
- 远岭牛羊小:远处的牛羊在广阔的自然中显得渺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高原禾黍间:描绘高原上丰收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富饶。
- 自然心目爽:身处自然中,感到心灵的舒畅与清新。
- 尘虑一时删:世俗的烦恼在这一刻被抛诸脑后,内心达到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无直接的比喻,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内心状态。
- 拟人:泉声似乎有生命,跟随乱石而流动。
- 对仗:诗中有自然与人、宁静与烦恼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反映了隐士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传统与安宁。
- 深林:代表着幽静与自然的纯粹。
- 泉声: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和谐。
- 落日: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惜。
- 牛羊:象征着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安宁。
- 禾黍:代表着丰收与自然的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哪个地方?
A. 山顶
B. 古寺
C. 河边 -
“自然心目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烦恼
B. 宁静
C. 喜悦 -
诗中的“远岭牛羊小”主要强调了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渺小
C. 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作。
- 李白《月下独酌》:探讨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对比蔡珽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的向往,但王维更多地表现了对山水的描绘,情感更加细腻,蔡珽则通过简练的语言直接表达内心的清爽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维诗集解析》
- 《蔡珽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