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层楼突兀仰神工,翠岭岧峣出半空。
绕座人瞻岩际佛,背山铃语殿前风。
秋滩雨歇寒声急,远岸僧归落照红。
独自跏趺幽意惬,好将诗句付奚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云冈寺的壮丽景象和宁静氛围。高耸的楼阁仿佛是神工造就,翠绿的山岭从半空中崛起。围绕着寺庙的人们仰望着岩壁上的佛像,背靠着山的铃声伴随着庙前的凉风。秋天的滩涂上,雨停后寒冷的水声急促,远处的僧人随着落日的余晖归来。诗人独自坐在禅坐中,心中幽静而满足,想要把这些诗句传给奚童。
注释
- 突兀:高耸而显得突出的样子。
- 神工:指神奇的工艺,形容建筑物的壮观。
- 岧峣:形容高耸的样子。
- 瞻:仰望,注视。
- 跏趺:一种坐姿,即双腿交叉坐下,通常用于禅修。
- 奚童:古代的年轻人,可能指诗人的朋友或弟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珽,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文人世家,擅长诗词,作品多以山水、佛教题材为主,风格优雅而意蕴深厚。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云冈寺》创作于诗人游历云冈寺时,寺庙的壮丽与周围的自然景色深深打动了他,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通过诗歌,蔡珽表达了对宗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云冈寺的壮观与宁静。首联通过“层楼突兀仰神工”描绘了寺庙高耸入云的气势,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而“翠岭岧峣出半空”则将周围的自然环境描绘得如同仙境一般,仿佛山岭也在为这座寺庙增光添彩。
颈联则通过“绕座人瞻岩际佛”,展示了信徒对佛像的崇敬,体现出宗教的庄严和神圣。同时,“背山铃语殿前风”将寺庙的声音与自然的风声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尾联中,诗人独自跏趺而坐,内心宁静,表明他在此处不仅仅是欣赏风景,更是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哲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与对自然美的向往,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层楼突兀仰神工:高耸的楼阁令人仰视,仿佛是神的手艺。
- 翠岭岧峣出半空:翠绿的山脉高耸入云,显得更加巍峨。
- 绕座人瞻岩际佛:围绕着庙宇的人们仰望着岩壁上的佛像。
- 背山铃语殿前风:在山的背后,寺庙前传来铃声与凉风的交融。
- 秋滩雨歇寒声急:秋季的滩涂上,雨停后传来寒冷的水声。
- 远岸僧归落照红:远处的僧人随落日的余晖归来。
- 独自跏趺幽意惬:我独自坐着,内心感到宁静满足。
- 好将诗句付奚童:想把这美好的诗句传给年轻的朋友奚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庙与神工相提并论,突出其壮观。
- 拟人:铃声与风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氛围。
- 对仗:如“秋滩雨歇寒声急,远岸僧归落照红”,工整对称。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宗教文化的敬仰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体现了人对自然与信仰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楼:象征着人类的智慧与工艺。
- 翠岭:代表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力量。
- 佛像:象征信仰与精神的寄托。
- 铃声:传达出寺庙的宁静与祥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层楼突兀仰神工”描述了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人工建筑
- C. 宗教信仰
-
“独自跏趺幽意惬”中“跏趺”指什么姿势?
- A. 站立
- B. 坐着
- C. 行走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高楼
- B. 寺庙与自然
- C. 僧人
答案
- B. 人工建筑
- B. 坐着
- B. 寺庙与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云冈寺》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鹿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云冈寺》则融合了宗教元素,表现出对信仰的崇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