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时间: 2025-01-26 05:21:58

鬓丝丝,香缕缕,深院黄昏,独自和灯语。

帘外东风天又雨,昨夜春归,梦也今朝去。

枕衾寒,更漏数,还是芭蕉,解得侬心苦。

一句一声相对诉,隔个窗纱,说到天明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
作者:赵庆熹 〔清代〕
鬓丝丝,香缕缕,深院黄昏,独自和灯语。
帘外东风天又雨,昨夜春归,梦也今朝去。
枕衾寒,更漏数,还是芭蕉,解得侬心苦。
一句一声相对诉,隔个窗纱,说到天明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作者在深院中独自一人,和灯光诉说内心的情感。窗外东风又带来了细雨,春天的景象已经归来,但昨夜的梦境却在今晨消逝。躺在冰冷的枕头上,听着更漏的滴答声,只有那芭蕉叶的声响能解我心中的苦楚。面对窗纱,轻声诉说,直到天明。

注释

  • 鬓丝丝:形容鬓发细腻,暗示思绪繁杂。
  • 香缕缕:指香气缭绕,营造了环境的温馨和孤独感。
  • 深院:指深邃的院落,象征隐秘和孤独。
  • 灯语:比喻与灯光对话,表现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和希望,但此时却带来雨,反衬情感的阴郁。
  • 更漏数:指更漏的滴答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无尽的思念。
  • 芭蕉:叶声可解心苦,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庆熹,清代词人,其作品多描绘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常以孤独、思念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境遇多变之时,词中所表现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心态。

诗歌鉴赏

《苏幕遮》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孤独女子在黄昏时分的内心独白。开篇的“鬓丝丝,香缕缕”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香气与情愫的空间,令人感受到一种柔和的美。随着“帘外东风天又雨”的描写,情感逐渐深入,外界的阴雨与内心的孤寂相互交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昨夜春归,梦也今朝去”一句,更是将梦境与现实的无奈直接展现,仿佛梦中的春天与现实的苦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枕衾寒,更漏数”,时间的流逝在更漏声中显得格外清晰,反映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最后一句“隔个窗纱,说到天明住”,则是情感的顶点,隔着窗纱的诉说,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渴望。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孤独与思念中挣扎的心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鬓丝丝,香缕缕”描绘了女子的鬓发和香气,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第二句:“深院黄昏,独自和灯语”表现了孤独情绪。
    • 第三句:“帘外东风天又雨”暗示天气变化和心情的阴郁。
    • 第四句:“昨夜春归,梦也今朝去”展现了梦境与现实的无奈对比。
    • 第五句:“枕衾寒,更漏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寂。
    • 第六句:“还是芭蕉,解得侬心苦”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内心情感。
    • 第七句:“一句一声相对诉”反映了渴望交流的心情。
    • 第八句:“隔个窗纱,说到天明住”表现了对爱的渴望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语”比喻情感的倾诉。
    • 拟人:自然的声音赋予情感,如“芭蕉解得侬心苦”。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孤独、思念和对爱的渴望,展现了一个女子在黄昏时分的内心挣扎与情感流露。

意象分析

  • 鬓丝: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细腻情感。
  • 香缕:代表温暖的环境和情感的寄托。
  • 东风:春风象征希望与生命,但此刻却带来阴雨,寓意失落。
  • 芭蕉:自然意象,象征孤独与思念的寄托。
  • 窗纱:象征隔阂与渴望的沟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鬓丝丝”主要是形容什么?

    • A) 女子的美丽
    • B) 女子的孤独
    • C) 女子的思绪
    • D) 女子的发香
  2. “帘外东风天又雨”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 A) 快乐
    • B) 失落
    • C) 希望
    • D) 安宁

答案

  1. C) 女子的思绪
  2.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蝶恋花》(李清照):描写女性思念的情感,与《苏幕遮》相似。
  • 《声声慢》(李清照):同样表达孤独与思念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苏幕遮》与《蝶恋花》:两者都表现了女性的孤独与思念,但《苏幕遮》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流露,而《蝶恋花》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现情感的起伏。

参考资料

  • 赵庆熹相关文集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