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时间: 2025-01-11 16:58: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侠客重恩光,骏马饰金装。
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
转战磨笄地,横行戴斗乡。
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
騕褭青丝骑,娉婷红粉妆。
一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
谁堪坐秋思,罗袖拂空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侠客的豪情壮志和边疆的战争景象。侠客重视恩情,骑着装饰华丽的骏马,听说边疆有急报,立即奔赴前线救助荒凉之地。战斗在磨笄之地,横行在故乡。将军在夜空中仰望太白星,而一位小妇人则因丈夫在外征战而感到忧伤。骑着骏马的侠客身穿青丝,娉婷的女子则化着红妆。春天的黄莺唱着曲子,八月的雁群成行飞往南方。谁能忍受这样的秋思,只能在空床上拂动着罗袖,感到无尽的寂寞与思念。
注释:
- 侠客:指有勇有谋、重情重义的人。
- 恩光:恩惠与光辉,形容侠客的高尚品质。
- 骏马:指优良、快速的马匹。
- 羽檄:古代传递军情的信件,羽毛装饰的信使。
- 转战磨笄地:磨笄地指战斗的地方,磨笄是古时女子用的发饰,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 将军占太白:将军在夜空中占卜,太白星象征吉兆。
- 小妇:年轻的妻子,常常在丈夫征战时思念丈夫。
- 秋思:秋天的思念,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易之,唐代诗人,他的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边塞和战事为主,具有强烈的豪情与悲壮感。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离别的感伤。
创作背景:
《出塞》创作于边疆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战争与思乡之情,表达对国家、对士兵的关注与同情。诗中侠客形象的塑造,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英雄的崇敬与追求。
诗歌鉴赏:
张易之的《出塞》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强烈的情感,展现出侠客的豪情与战争的残酷。诗开篇便以“侠客重恩光”引入,表明侠客的高尚品质,接着描绘了他骑着骏马,装饰华丽,急于驰援边疆的场景,生动展现了侠客勇敢无畏的形象。
在转战与思乡之间,诗人用“磨笄地”和“斗乡”来描绘战斗与故乡的对比,表达出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小妇怨流黄”,展现了战乱对家庭的破坏,表现出女性在战争中所承受的苦痛与思念,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谁堪坐秋思,罗袖拂空床”,则是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思念与空床的寂寞结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是唐代边塞诗中的杰出代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侠客重恩光:侠客重视恩情与名誉,展现其高尚的品质。
- 骏马饰金装:骑着装饰华丽的马,强调侠客的英雄气概。
- 瞥闻传羽檄:听说边疆有急报,展示出侠客的敏锐与责任感。
- 驰突救边荒:迅速奔赴边疆,体现侠客的勇敢与无畏。
- 转战磨笄地:战斗在磨笄之地,象征着苦难与青春的消逝。
- 横行戴斗乡:回到故乡,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
- 将军占太白:将军仰望太白星,暗示战争的命运与希望。
- 小妇怨流黄:小妇人因丈夫征战而感到忧伤,展现战争对家庭的影响。
- 騕褭青丝骑:骑着骏马的侠客,描绘出其威风凛凛的形象。
- 娉婷红粉妆:女子化妆,展现出青春与美丽的对比。
- 一春莺度曲:春天的黄莺唱歌,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八月雁成行:八月的雁群飞往南方,表现出离别与思乡。
- 谁堪坐秋思:表达对秋天的思考与感慨。
- 罗袖拂空床:空床上的孤独,体现出思念的深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侠客重恩光,骏马饰金装”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秋思”作为思念的象征,深化了情感内涵。
- 拟人:如“莺度曲”,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侠客的豪情与对国家的责任感,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与思念,展现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侠客:象征着正义与勇敢。
- 骏马:象征着力量与自由。
- 羽檄:象征着信息与责任。
- 磨笄地:象征着青春的无奈与战斗的残酷。
- 秋思: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侠客”是指什么样的人? A. 富有的人
B. 有勇有谋、重情重义的人
C. 学者
D. 商人 -
“小妇怨流黄”中的“小妇”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妻子
B. 年老的女人
C. 孩子
D. 朋友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反映战争带来的离别与思念
C. 描述日常生活
D. 讲述历史故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 《出塞》与《登鹳雀楼》:两首诗均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人生的思考,但《出塞》更多关注战争与思乡情绪,而《登鹳雀楼》则强调壮美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短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