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时间: 2025-01-26 05:11:52

不忧贫,不恋富。

大悟之人,开着波罗铺。

内有真如无价实,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

贪爱心,须除去。

清净法身,直是堪凭据。

忍辱波罗为妙药,服了一圆,万病都新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忧贫,不恋富。大悟之人,开着波罗铺。内有真如无价实,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贪爱心,须除去。清净法身,直是堪凭据。忍辱波罗为妙药,服了一圆,万病都新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不为贫穷而忧虑,也不因富贵而贪恋。真正领悟人生真谛的人,便是走上了开悟之路。内心所拥有的真实与珍贵,想要认识这种真实,必须照亮自己的觉悟之路。贪恋和爱欲的心态,必须要去除。清净的法身,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忍受委屈和磨难就像是妙药,服下之后,所有的病痛都能得到治疗。

注释:

  • 不忧贫,不恋富:不为贫穷所忧虑,不因富贵而贪恋。
  • 大悟之人:指那些领悟了真理、理解人生真谛的人。
  • 波罗铺:波罗是梵文“Paramita”的音译,意为“到达彼岸”,在这里指的是开悟的道路。
  • 真如无价实:真如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事物的真实本质。
  • 菩提路:指觉悟的道路。
  • 忍辱波罗:忍受屈辱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成长和开悟。
  • 妙药:指能治愈心灵和精神创伤的良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仙姑,字不详,号无常,宋代女诗人。她的诗歌多以禅宗思想为主,强调内心的修行和对真理的追求,常常表现出一种洒脱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苏幕遮》创作于南宋时期,那时社会动荡,士人多感慨于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助禅宗思想,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内心修行的重视。

诗歌鉴赏:

《苏幕遮》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诗的开头“不忧贫,不恋富”,直接引入了诗人对财富与贫穷的看法,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接着提到“大悟之人”,暗示了那些能够超越物质束缚、追求内心真实的人生哲学。诗中多次提到“真如”和“菩提路”,这不仅是佛教的核心概念,也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修行的重视。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先从对物质的态度入手,逐步引导到内心的觉悟和修行,最后以“忍辱波罗为妙药”来总结,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中所表现的清净法身和忍辱精神,体现了对人生苦难的超越和对心灵解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忧贫,不恋富:表达对物质的无所挂碍。
  2. 大悟之人:指出那些真正领悟人生的人。
  3. 开着波罗铺:走上了开悟的道路。
  4. 内有真如无价实:内心拥有的真实是无价的。
  5. 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要认识真如,必须照亮觉悟之路。
  6. 贪爱心,须除去:贪欲的心态需要去除。
  7. 清净法身,直是堪凭据:清净的法身是值得依靠的。
  8. 忍辱波罗为妙药:忍受屈辱是修行的良方。
  9. 服了一圆,万病都新愈:经过这种修行,所有的痛苦都能得到治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忍辱比作“妙药”,形象地表达了其治愈心灵的效果。
  • 对仗:如“忧贫”与“恋富”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超越物质的束缚,通过内心的修行和对真实的追求,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诗人借助佛教的智慧,提供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鼓励人们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物质的缺乏,与内心的不安相关。
  • :象征物质的富足,通常与贪欲相连。
  • 波罗:象征觉悟的道路,是修行的过程。
  • 真如:象征真实的本质,内心的宁静。
  • 法身:象征内在的智慧与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仙姑的《苏幕遮》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态? A. 忧愁与绝望
    B. 超然与洒脱
    C. 贪婪与嫉妒

  2. 诗中提到“忍辱波罗为妙药”,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忍受屈辱能治愈心灵的创伤
    B. 忍耐是一种无用的行为
    C. 波罗铺是治疗身体的药物

  3. 诗中“清净法身”指的是什么? A. 物质的丰富
    B. 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C. 外在的名利地位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鹿柴》:同样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 《将进酒》:与《苏幕遮》形成对比,前者更强调享乐与及时行乐的态度,而后者则是对物质的超脱与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典文学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