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门耸阊阖,迎送每跻攀。
一水帝乡路,片云师子山。
落鸿渔钓外,斜柳别离间。
白傅归休处,盘桓几厚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苏州阊门的美丽景色。吴门高耸的城门,迎接每一个来往的行人。通往帝乡(长安)的水路,远处的片云映衬着师子山。落下的鸿雁在渔船和钓鱼的人旁边飞过,斜柳在离别中轻轻摇曳。白傅(白居易)归隐的地方,我在这里徘徊,不知该如何面对。
注释:
- 吴门:指的是苏州,因苏州在古代属于吴国而得名。
- 阊阖:指的是城门,古代城市的门。
- 帝乡:指的是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
- 师子山:位于苏州的名山,因外形似狮子而得名。
- 白傅: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因其隐居于苏州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等。他以清新俊逸的文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范仲淹在苏州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州十咏其五·阊门》生动地展现了苏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首句“吴门耸阊阖”,描绘了高耸的城门,象征着苏州的繁华与历史。接下来的“一水帝乡路”,将水路与长安的帝乡联系在一起,显示了交通的便利和历史的渊源。诗中“片云师子山”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景点相结合,描绘出苏州的秀美风光。
“落鸿渔钓外”则表现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关注,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渔村图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斜柳别离间”更是渗透了离别的情感,柳树常与离愁相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提到“白傅归休处”,诗人对白居易的敬仰与向往,显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景色,更透过景色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吴门耸阊阖:描绘苏州城门的高大,象征着城市的繁华。
- 迎送每跻攀:形容行人络绎不绝,城门热闹非凡。
- 一水帝乡路:水路通往长安,展现了交通的便利。
- 片云师子山:自然景观与名山的结合,显示出苏州的秀丽。
- 落鸿渔钓外:描绘渔民生活,展现宁静的田园风光。
- 斜柳别离间:柳树象征离别,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白傅归休处:提到白居易,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盘桓几厚颜:诗人徘徊在此,感到面对此地的厚重和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师子山比作狮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落鸿渔钓外,斜柳别离间”,工整且富有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苏州美景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世界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意象分析:
- 城门:象征着繁华与历史。
- 水路:象征着通往理想与希望的道路。
- 鸿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柳树:常与离愁相连,增添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傅”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一水帝乡路”中的“帝乡”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苏州
- B. 长安
- C. 洛阳
-
诗中描绘的“师子山”是位于哪个城市?
- A. 杭州
- B. 苏州
- C. 南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范仲淹的《阊门》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均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前者更注重对城市的描绘,后者则强调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仲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