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士程用之为余传神因题
作者:范仲淹 〔宋代〕
貌古神疏画本难,
因师心妙发毫端。
无功可上凌烟阁,
留取云山静处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古老的风貌和神韵难以用画笔表达,因此我在师傅的心灵启发下,才得以在笔尖流露出这些妙境。虽然我的作品无法与凌烟阁的名作相提并论,但我乐于在安静的云山间欣赏它们。
注释
字词注释
- 貌古:古老的样子。
- 神疏:形容神韵稀疏,难以传达。
- 毫端:指毛笔的笔尖。
- 无功可上凌烟阁:意指自己的作品无法与高名之作相提并论,凌烟阁为古代文人所称颂的地方,象征着文学成就。
- 云山静处:指在宁静的山水环境中。
典故解析
“凌烟阁”是唐代专门为表彰文人而建的阁楼,象征着文学艺术的巅峰。在中国文学中,常用以表示作品的崇高和伟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主张政治清明和社会公正。他的诗歌风格雄浑激昂,兼具理性与感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范仲淹的艺术追求有关,他对古代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身艺术创作的谦逊态度,体现了他对于文学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范仲淹的《道士程用之为余传神因题》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诗人以“貌古神疏画本难”言简意赅地指出,通过绘画难以捕捉古代的神韵。这不仅表达了他对古代艺术的敬仰,也反映出他对自身艺术能力的自省,认为自己无法完全传达那种深邃的美。
接着,诗人提到“因师心妙发毫端”,这句中透露出对师傅的感激与敬仰,表明自己在艺术创作中受到的启发和指导。这种师承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极为重要,强调了学习与传承的价值。
第三句“无功可上凌烟阁”,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创作成就的谦卑态度,虽然追求卓越,但清楚自己的作品尚未达到那种高度。这种自谦与自省,体现了范仲淹作为一位文人的谦逊和对艺术的真诚追求。
最后一句“留取云山静处看”则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态,表明诗人愿意在自然中保持一份清明与淡泊。在喧嚣的世俗中,能够静心欣赏风景,才是对生活最好的回应。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范仲淹对艺术的理解、对师傅的感恩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充满了智慧与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貌古神疏画本难:古代的风貌和神韵难以用画笔表达。
- 因师心妙发毫端:因为受到师傅的启发,才在笔尖流露出妙境。
- 无功可上凌烟阁:自己的作品无法与名作相提并论。
- 留取云山静处看:愿在宁静的山水中欣赏这些作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绘画比作传达古代神韵的手段,体现了艺术表现的局限。
- 对仗:诗中对“无功”和“留取”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艺术的敬仰,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谦逊,以及在自然中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象征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 神:代表艺术的神韵与灵性。
- 毫端:象征创作的工具与灵感的源泉。
- 云山: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貌古神疏画本难”中“神”字的意思是: A. 神仙
B. 精神、神韵
C. 诗歌
D. 画作 -
“无功可上凌烟阁”中的“凌烟阁”代表: A. 一个地方
B. 一种画法
C. 一种心情
D. 一个文人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古代艺术的敬仰
B. 对现代艺术的批评
C. 对师傅的愤怒
D. 对世俗生活的赞美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诗词对比
范仲淹的《道士程用之为余传神因题》与李白的《庐山谣》在艺术追求上都有共鸣,前者通过自省表达谦逊,后者则通过豪放展现自信。两者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表达方式却截然不同,体现了各自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