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园池》
时间: 2025-01-10 19:2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绛州园池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绛台史君府,亭阁参园圃。
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
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
静境合通仙,清阴不知暑。
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白话文翻译:
在绛州的史君府邸,亭阁掩映在园林之中。
一泉水从西北流来,群山高低错落可见。
池塘里的鱼偶尔跃出水面,像金子般闪耀,水帘长长地垂下,像细雨一样。
奇特的柏树缠绕着蛟龙,丑陋的石头像斗争中的虎豹。
群花依偎相笑,垂柳在风中自由舞动。
宁静的境地仿佛通向仙境,清幽的阴影让人忘却暑热。
每当与风月相约时,何需诗酒的助兴呢?
登临这里,问询民间风俗,依旧是陶唐时代的古老风貌。
注释:
- 绛州:古地名,今山西省绛县。
- 史君:史君府是当地的一个官邸。
- 泉:指山泉,流动的水源。
- 怪柏:形状奇特的柏树。
- 蛟虬:传说中的水中生物,象征神秘。
- 丑石:形状奇特或不美的石头。
- 斗貙虎:指猛兽,形容石头的怪异。
- 静境合通仙:意指宁静的环境像是通向仙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史学家。他是“庆历新政”的主要推动者,倡导变法,主张政治改革与社会进步。其诗歌风格明快、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绛州园池》创作于范仲淹晚年,他在政治生涯上经历了起伏,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绛州园池》通过描绘绛州园中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便以“绛台史君府,亭阁参园圃”引入,营造出一种优雅的环境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描摹了西北流来的泉水和高低起伏的群山,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宁静的自然之美。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用“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来描绘池塘的生机与活力,生动而形象。而“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则利用奇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感,仿佛自然界中蕴藏着无尽的奥秘。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静谧的向往与对人间繁华的淡然,“清阴不知暑”展示了他在宁静中体会到的超脱,转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诗的结尾“依旧陶唐古”,不仅回顾了历史,也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绛台史君府,亭阁参园圃。
描绘出一个富丽堂皇的官邸,亭阁错落,暗示着园林之美。 -
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泉水从西北流来,伴随着高低不平的山峦,形成优美的自然画卷。 -
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
鱼跃水面,闪闪发光,水帘从上垂下,像是细雨般的轻柔。 -
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
奇特的柏树如同锁住了蛟龙,丑陋的石头则似乎在与猛兽争斗,形成神秘的意象。 -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
花儿争相依偎,柳枝随风舞动,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
静境合通仙,清阴不知暑。
这宁静的环境仿佛通向仙界,清凉的阴影让人忘却了炎热的夏天。 -
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
每当与朋友在风月之下相聚,诗酒便显得多余。 -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到此地问询民间风俗,仍旧保留着古老的陶唐时代的风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池鱼或跃金”,比喻鱼儿跃出水面的金色光辉。
- 拟人:如“群花相倚笑”,将花拟人化,形象地表现了生动的场景。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亭阁参园圃”和“一泉西北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优美环境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清新。
- 群峰:象征自然的伟大与壮丽。
- 池鱼:象征灵动与活力。
- 怪柏:象征神秘与独特。
- 群花:象征繁荣与美丽。
- 垂杨:象征柔美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绛州”是指哪个地区?
- A. 山西省
- B. 江苏省
- C. 四川省
- D. 浙江省
-
“池鱼或跃金”中“跃金”指的是什么?
- A. 鱼的颜色
- B. 鱼跃出水面的光泽
- C. 水的颜色
- D. 金色的鱼
-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 A. 忧伤
- B. 豪情壮志
- C. 宁静与淡然
- D. 失落
答案:
- A. 山西省
- B. 鱼跃出水面的光泽
- C. 宁静与淡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范仲淹《绛州园池》 vs 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美景,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范仲淹更多地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珍视,而王维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仲淹诗文集》
- 《唐宋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