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范公本人杰,百代有遗祠。
科第成初志,功名际盛时。
孤忠太史笔,纯孝义田碑。
喜有诸孙在,春秋肃祭仪。
白话文翻译:
范公的才德出众,历代都有人为他建立祠堂。
他所追求的科举和功名在当时达到了顶峰。
太史公的孤独忠诚在他的笔下流传,纯孝与义的精神铭刻在田间碑石上。
我高兴的是他的后代依然在,春秋时节依然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
注释:
字词注释:
- 范公:指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遗祠:留下的祠堂,表示对先人的纪念。
- 科第:科举考试的名次,意指通过考试所获得的功名。
- 孤忠:孤独的忠诚,强调个人的忠心。
- 太史:指司马迁,著作《史记》的历史学家。
- 纯孝义田碑:指表明孝顺和义气的碑文,纪念范公的德行。
- 肃祭仪:庄重的祭祀仪式。
典故解析:
- 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著称,是忠臣的代表。
- 太史公的孤忠指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如实记录历史,不畏权贵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琏,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对历史人物的尊敬与怀念。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对范仲淹的怀念之际,体现了诗人对范公的崇敬以及对其忠诚与孝义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范仲淹生平与德行的描绘,展现了其崇高的品德与伟大的成就。第一句直接点明范公的卓越,后续则通过对其科举成功与功名盛事的回顾,展现了范仲淹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诗中提到的“孤忠”与“纯孝义”,不仅分别突出了范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庭的孝道,更透过这些品质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后代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范仲淹后嗣的欣慰,强调了春秋祭仪的延续,象征着传统与文化的传承。这种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后代的期许,反映出中华文化中重视家族、忠孝的传统价值观。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蕴深厚,既是对范仲淹的颂扬,也是对后人学习其精神的鼓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范公本人杰:强调范仲淹的杰出才能。
- 百代有遗祠:历代都为其建祠,表明其影响深远。
- 科第成初志:科举考试的成功是他年轻时的理想。
- 功名际盛时:在最辉煌的时刻获得了名声。
- 孤忠太史笔:提到太史公(司马迁)对范公忠诚的记载。
- 纯孝义田碑:赞颂范公的孝道与义气,铭刻在碑文上。
- 喜有诸孙在:对范公后代的存在感到欣慰。
- 春秋肃祭仪:强调祭奠仪式的庄重与传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忠”与“纯孝义”,体现了中华诗词的对称美。
- 象征:祠堂象征着对先人的崇敬与记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范仲淹的崇敬和对其精神的传承,强调忠诚与孝道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遗祠:象征对先人的追思与敬仰。
- 科第:代表个人奋斗与成就的象征。
- 忠孝: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范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司马迁
- B. 范仲淹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孤忠”主要指什么?
- A. 忠诚于国家
- B. 忠诚于家族
- C. 忠诚于朋友
- D. 忠诚于社会
-
诗中的“肃祭仪”强调了什么?
- A. 祭奠的庄重
- B. 祭奠的随意
- C. 祭奠的简陋
- D. 祭奠的热闹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另一部经典作品,描绘了他的人生理想与胸怀。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琏的《范文正公祠堂》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可见两位诗人都对历史人物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但在表达情感上,陈琏更侧重忠孝精神的传承,而王安石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范仲淹传》:对范仲淹生平的详细记载和分析。
- 《明代诗词选》:收录了明代多位诗人的作品,供读者参考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