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章哭宋尔孚 其三》

时间: 2025-01-11 19:51:16

乃不留斯人,以为风雅舌。

萧萧九辨二千年,楚秋一派传岭揭。

严霜白露失时心,流入歌章俱秀洁。

呜呼哭君兮风雅芜,蕙华无实百芳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乃不留斯人,以为风雅舌。
萧萧九辨二千年,楚秋一派传岭揭。
严霜白露失时心,流入歌章俱秀洁。
呜呼哭君兮风雅芜,蕙华无实百芳枯。

白话文翻译:

这位杰出的人物不再留存,我只能以此来表达风雅的情怀。
时光流逝,已逾两千年,楚地的秋天依然传承着那一份清雅。
严霜和白露使我的心失去了时机,流传下来的歌章也都显得秀丽而洁净。
哀哉,我在此痛哭君王,风雅的境界已然荒芜,蕙兰虽美却无实,百花也都枯萎了。

注释:

  • 斯人:指代特定的人,这里指的是诗中所悼念的对象。
  • 风雅舌:指优雅的言辞。
  • 萧萧九辨:指秋天的萧瑟景象,"九辨"可能指的是古代对事物的细致分辨。
  • 楚秋:楚国的秋天,象征着清冷与哀伤。
  • 严霜白露:秋冬季节的寒冷象征。
  • 蕙华:蕙兰,通常象征高洁的品德。

典故解析:

“楚秋”指的是中国古代楚国的文化背景,楚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诗歌传统闻名。诗中提到的“蕙华”象征着高雅与美好,然而“无实”则表达了失去的惋惜和现实的残酷,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哀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之奇,明代诗人,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时事的感慨,尤其对故国的思念与哀痛。

创作背景:

《七哀章哭宋尔孚》是郭之奇为悼念宋尔孚而作,表达了对这位文化名人的追思与敬意。此诗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反映了明代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对个人品德的推崇。

诗歌鉴赏: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浓郁的哀愁与对往昔的追忆。首句通过对“斯人”的感叹,揭示了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怀念,传达出一种对古典风雅的渴望与追求。接下来的“萧萧九辨二千年”则通过历史的流转,表现出对时间的感慨,似乎在说即使时光荏苒,楚地的秋天依然带着那份清雅的气息。作者用“严霜白露”来形容内心的失落和不安,流入的歌章虽仍然显得秀丽,但其背后却是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惋惜。最后的“呜呼哭君”则是对君主的深切哀悼,表现出对风雅境界的失落,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在意象上充满了秋天的萧瑟与寒冷,情感上则交织着怀念、哀痛与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乃不留斯人,以为风雅舌:感叹没有这样的伟人留下,只有以言辞表达风雅。
  2. 萧萧九辨二千年: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二千年后的秋天依旧萧瑟。
  3. 楚秋一派传岭揭:楚地的秋天景象依旧在传承。
  4. 严霜白露失时心:严霜和白露让人失去了对时机的把握。
  5. 流入歌章俱秀洁:流传下来的歌章都显得洁净。
  6. 呜呼哭君兮风雅芜:哀叹君王,风雅的境界已然荒芜。
  7. 蕙华无实百芳枯:蕙兰虽美却无实,百花也都枯萎。

修辞手法:

  • 比喻:严霜和白露比喻内心的寒冷与失落。
  • 对仗:如“蕙华无实,百芳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秋天的景象赋予情感,使得景物与情感紧密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文化传承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风雅的哀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与对美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斯人:象征着杰出的人物,历史的代表。
  2. 风雅:象征着高尚的情操与文化修养。
  3. 严霜白露: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4. 蕙华:象征着美好与高洁,但同时又暗示了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斯人”指的是谁?

    • A. 郭之奇
    • B. 宋尔孚
    • C. 楚国的秋天
  2. “蕙华无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美好的希望
    • B. 失落与无奈
    • C. 生命的繁荣
  3. 诗中使用的“严霜白露”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繁华似锦
    • B. 寒冷与失落
    • C. 时光的流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
  2. 李白《静夜思》
  3.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郭之奇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怀与对社会的思考,但郭之奇的作品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郭之奇研究》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3. 《风雅与哀愁:古典诗词中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