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时间: 2024-09-19 20:56: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浦残红,西山冷翠,一舟怎去温存。自江郎赋别,此恨算重论。望烽火乡关照澈,酒旗歌扇,消歇芳尊。已全家儿女,片帆来挂荆门。自来俊赏,总牵缠哀感余根。把白练裙题,紫罗囊佩,并与销魂。寂寞鸥波门馆,花无主蝶梦黄昏。有溪流和泪,潺湲都到江村。
白话文翻译:
南边的港口,残留的红花,西山的冷翠,怎么能用一只小舟来温存这份情感呢?自从江郎写下离别的诗句,这份恨情就如同重重的议论。遥望烽火映照的故乡,酒旗和歌扇都已消沉,芳香的酒杯也无人再举。如今全家儿女都已远去,只有一片孤帆悬挂在荆门的水面。自古以来的俊美风光,尽是让人哀伤的牵连。把白色的裙子题字,紫色的罗囊佩饰,也都跟着我心中的愁苦一同消散。寂寞的鸥波和门馆,花无主的蝶梦在黄昏时分,溪水和泪水交融,潺潺流向江边的村庄。
注释:
- 南浦:南边的港口。
- 残红:残留的红花,象征着离别后的伤感。
- 温存:温情的保留,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江郎赋别:指江郎(江淹)所作的离别诗,表达离别的伤感。
- 烽火:指战争的信号,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荆门:地名,指江边的一个地方。
- 白练裙:白色的裙子,象征纯洁和美好。
- 紫罗囊佩:紫色的佩饰,象征美丽和珍贵。
- 鸥波:海鸥和波涛,描绘一种孤寂的景象。
- 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暗示情感的流动。
典故解析:
- 江郎赋别:江淹是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离别诗而闻名,常用其名引申为伤感的离别情。
- 烽火:指古代用烽火传递军事信息,常用来象征战争与动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衍是清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时事的感悟,风格细腻而沉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离别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扬州慢》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思念的诗,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篇“南浦残红,西山冷翠”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但与之相对的是诗人的内心孤寂。诗人以“舟”象征着孤独的旅程,暗示着离别后的无助和惆怅。
“自江郎赋别,此恨算重论”一句,直接点出离别的主题,表明这份情感的沉重。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烽火乡关”表达对故乡的思念,酒旗歌扇的消沉又加深了这种感伤的氛围。诗中提到的“片帆来挂荆门”则象征着孤独的归途,隐喻着亲人的离散与思念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将个人的悲伤与对时代动荡的无奈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最后的“溪流和泪”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明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与忧伤,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情感闭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浦残红:描绘江南的残花,营造出一种凋零的美。
- 西山冷翠:西边的山色冷清,暗示内心的孤寂。
- 一舟怎去温存:用小舟象征孤独,无法保留温情。
- 自江郎赋别:提及江淹的离别诗,表达与故人分离之痛。
- 此恨算重论:对离别之恨的深刻感慨。
- 望烽火乡关照澈:遥望故乡,烽火映照,感情更加浓烈。
- 酒旗歌扇,消歇芳尊:欢庆的场景已然消失,突显孤独。
- 已全家儿女,片帆来挂荆门:家庭的离散,只有孤帆漂泊。
- 自来俊赏,总牵缠哀感余根:美好的回忆总是让人感伤。
- 把白练裙题,紫罗囊佩,并与销魂:美丽的饰物也不能减轻心中的忧愁。
- 寂寞鸥波门馆,花无主蝶梦黄昏:描绘孤独的环境,花和蝴蝶都失去归属。
- 有溪流和泪,潺湲都到江村:情感如水流般汩汩而出,流向江边村庄。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舟”比喻孤独的旅程。
- 拟人:如“泪水”与“溪流”交融,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离别的深切思考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浦:象征着离别的地点,富有地域特色。
- 残红:象征着逝去的美好时光。
- 西山冷翠:象征孤寂与冷清的情感。
- 片帆:象征孤独的旅程与离散的家庭。
- 溪流:象征情感的流动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浦”指的是哪里?
- A. 北方的港口
- B. 南边的港口
- C. 西边的山
- D. 东边的河流
-
“自江郎赋别”中的“江郎”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江淹
- D. 白居易
-
“溪流和泪”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离别的悲伤
- C. 自然的美丽
- D. 友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经典之作,探讨离愁别绪。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扬州慢》: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直接简练,而《扬州慢》则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层次感,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衍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