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潘权仲》

时间: 2025-02-04 15:43:26

一生丘壑赋幽闲,雅躅飘萧未易攀。

时纵高谈尘俗外,颇传佳句里闾间。

身名昔已无亏阙,世路今方足险难。

公独高培一阡土,想应地恨入桐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生丘壑赋幽闲,
雅躅飘萧未易攀。
时纵高谈尘俗外,
颇传佳句里闾间。
身名昔已无亏阙,
世路今方足险难。
公独高培一阡土,
想应地恨入桐山。

白话文翻译:

这一生在山丘和沟壑中赋予了幽雅和闲适的气息,
高雅的步伐如秋风飘动,难以追寻。
有时高谈阔论超脱尘世,
却也常常传递佳句于小巷街头。
我名声昔日已无缺憾,
但如今的世道却充满了艰难险阻。
您独自高高地培植着一块荒土,
想必在那儿的心情也怨恨着桐山的孤寂。

注释:

  • 丘壑:指山丘与沟壑,象征自然环境。
  • 幽闲:指宁静而闲适的生活状态。
  • 雅躅:高雅的步伐。
  • 高谈:高谈阔论,指超脱于世俗的言谈。
  • 佳句:美好的诗句。
  • 阡土:指田地,这里象征着对故土的怀念。
  • 桐山:可能指桐木所生的山,象征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字君隐,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雅致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以自然风景、人文情怀为题材,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悼潘权仲》是郑刚中为悼念朋友潘权仲而作,反映了对友人逝去的悲痛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潘权仲生前与作者志趣相投,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

《悼潘权仲》一诗通过对潘权仲生平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部分描绘了潘权仲生前的悠闲生活,展现了他在世俗之外的高雅气质,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作者对朋友的赞美。诗中提到“高谈尘俗外”,显示出潘权仲超脱于世俗的理想追求,而“佳句里闾间”则暗示他在平民生活中也能流露出诗意与智慧。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转而自省,感慨自己在名声和人生道路上虽无亏缺,却仍感到世道艰难,人生的困境令人感到无奈。最后两句通过“独高培一阡土”将潘权仲的孤独与心境传达得淋漓尽致,最终以“想应地恨入桐山”的情感收尾,表现出对友人逝去的深切哀悼与无尽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生丘壑赋幽闲:描绘了潘权仲平生的生活状态,称其在山水间享受宁静的生活。
  2. 雅躅飘萧未易攀:形容其高雅的气质如秋风飘荡,难以追寻,暗含对其的仰慕。
  3. 时纵高谈尘俗外:提到他偶尔能超脱于世俗的高谈,显示出他的理想。
  4. 颇传佳句里闾间:即使在平民生活中,潘权仲也能留下美好的诗句。
  5. 身名昔已无亏阙:作者自省,自己的名声在过去并无缺憾。
  6. 世路今方足险难:感慨当今世道艰难,处境复杂。
  7. 公独高培一阡土:强调潘权仲的独立和坚守,象征他与世俗的隔离。
  8. 想应地恨入桐山:最终表达对于友人离世的悲痛,桐山象征孤独和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丘壑,表现出优雅的生活状态。
  • 对仗:诗中各句之间的结构和意境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桐山象征孤独和对友人逝去的哀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潘权仲的缅怀,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艰难的深切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丘壑:象征宁静与自然的美,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雅躅:象征高雅的气质,表现出对友人的崇敬。
  • 桐山:象征孤独与遗憾,表达对友人离世的哀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丘壑”指的是? A. 高山和沟壑
    B. 城市与乡村
    C. 幸福与忧愁
    D. 诗与画

  2. 诗中提到的“佳句”主要指的是? A. 美丽的诗句
    B. 朋友的回忆
    C. 生活的哲理
    D. 自然的景色

  3. “桐山”在诗中象征着? A. 热闹与繁华
    B. 孤独与遗憾
    C. 朋友的聚会
    D. 诗人的理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悼潘权仲》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前者通过自然景色体现孤独与高远,后者则通过对友人生活态度的回顾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郑刚中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