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时间: 2025-01-10 22:53:47

敬亭宛水故依然,叠障双溪阿那边。

谢守不生梅老死,倩谁海内裳风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作者:杨万里

敬亭宛水故依然,
叠障双溪阿那边。
谢守不生梅老死,
倩谁海内裳风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清晨经过花桥,进入宣州的边界。
敬亭山下的宛水依旧如昔,
双溪的那一边高低叠障。
谢守的梅树已老去不再生长,
难道要谁来为我送上海内的风烟衣裳?

注释:

字词注释

  • 敬亭:敬亭山,位于宣州,是著名的名胜。
  • 宛水:宛如的水,指流淌的河水。
  • 叠障:重叠的山障,指山峰的层叠。
  • 谢守:指谢道韫,古代著名的女子,因其才情而为人所知。
  • :请、请求的意思。
  • 裳风烟:风烟的衣裳,指远方的美好事物或风景。

典故解析
“谢守”提及的是历史上才女谢道韫,这里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心境浮躁之时,诗中流露出对故乡自然景色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时光和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经过花桥、进入宣州的旅途中的所思所感。首句“敬亭宛水故依然”将读者带入诗人熟悉的自然场景,宛如的水流与静谧的山景,传达出诗人对故地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叠障双溪阿那边”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层次感与美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的转折在于“谢守不生梅老死”,谢道韫的梅树已老去,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失去。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倩谁海内裳风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人生变幻的感慨,诗中蕴含的情感深邃而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敬亭宛水故依然:诗人强调自然景观的永恒,表现出他对故土的深情。
  • 叠障双溪阿那边:描绘出山水的层次与美,体现诗人对美景的细致观察。
  • 谢守不生梅老死: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带有一丝忧伤。
  • 倩谁海内裳风烟:表达对远方事物的渴望,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

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了比喻(如“宛水”)、对仗(如“双溪”与“阿那边”)、意象(如“梅”与“风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敬亭山:象征着稳重与静谧。
  • 宛水:象征着流逝与永恒。
  • 梅树:象征着美好与脆弱。
  • 风烟:象征着遥远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敬亭”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一座城

  2. “谢守不生梅老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失落与怀念
    c) 疑惑

  3. “倩谁海内裳风烟”中的“海内”指的是哪里?
    a) 远方的美好事物
    b) 海洋
    c) 乡村

答案

  1. a) 一座山
  2. b) 失落与怀念
  3. a) 远方的美好事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杨万里的诗更加注重对人情的思考与感怀,而王维则更专注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