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题姜在经天寒翠袖图》
时间: 2024-09-19 20:56: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扬州慢 题姜在经天寒翠袖图》
作者: 范捷
露白天高,衣轻簟冷,萧萧庭院惊凉。
有碧梧金井,落叶响银床。
正当是空梁燕去,镜台人杳,雁足书荒。
更灯残漏永,能禁几遍回肠。
重吟细数,算而今总是荒唐。
想少日朱颜,三生白骨,片刻黄粱。
满地冷蟾如水,阑干外孤影成双。
尽冰魂浸透,凄凄立遍回廊。
白话文翻译:
天高气爽,露水闪烁,衣衫轻薄,竹席凉意阵阵,萧萧的庭院令人感到一阵凉意。
庭中有碧绿的梧桐树,金色的井水,落叶在银色的床上轻轻响动。
正是空荡的梁上燕子已去,镜台前的人影渺茫,只有孤雁在荒原上留书。
更有那灯光昏暗,漏水无尽,能忍受几度的伤感回肠。
重吟细数,今时总是荒唐。
忆往昔的红颜,三生三世后化为白骨,转瞬即逝的黄粱梦。
满地冷月如水,栏杆外孤影成双。
尽管冰冷的灵魂浸透,凄凉的身影立在回廊。
注释:
- 露白:露水明亮,形容天气晴好。
- 簟:竹席,夏天用以乘凉。
- 萧萧:形容风声或落叶声。
- 雁足书荒:孤雁在荒凉的地方留下的信件。
- 重吟细数:反复吟诵,细细计算。
- 三生白骨:比喻短暂的生命与永恒的死亡。
典故解析:
- 黄粱梦:源自《太原志》,比喻人生短暂而虚幻的梦境。
- 镜台人杳:镜子映射出的人影,暗指离去的人或逝去的青春。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捷,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冷暖,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人生命运的无常。
诗歌鉴赏:
《扬州慢 题姜在经天寒翠袖图》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秋日的感悟与对人生无常的反思。开篇描绘了天高气爽、凉意袭人的庭院景象,清澈的露水、轻薄的衣衫、以及萧瑟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对庭院景物的细致描写,引入了对人事的感慨,燕子离去、镜台人杳,暗示了离别和孤独的主题。
诗中的“重吟细数”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语言中隐含着对生命短暂与虚幻的深刻思考。尤其是“想少日朱颜,三生白骨”,通过短暂的青春与死亡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最后,冷月与孤影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凄凉的情感。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使人不由得对人生的短暂和虚幻产生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露白天高:描绘清晨的美丽景象。
- 衣轻簟冷:感受到秋天的凉意。
- 萧萧庭院惊凉:庭院中传来落叶声,增添了冷清的氛围。
- 有碧梧金井:描绘庭院的景致。
- 正当是空梁燕去:暗示岁月的流逝。
- 镜台人杳:反映孤独与失落。
- 更灯残漏永:感慨时间的流逝。
- 算而今总是荒唐:对往昔的感慨。
- 想少日朱颜:对年轻时光的追忆。
- 满地冷蟾如水:冷清的意境。
- 尽冰魂浸透:传达凄凉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与白骨相提并论,表达无常。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重吟细数”与“想少日朱颜”,增强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秋日的宁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反映了对人生短暂、孤独与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冷蟾:象征孤独与清冷。
- 银床:暗示奢华与孤寂的对比。
- 孤影:象征寂寞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露白天高”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夏天的炎热
- B. 秋天的凉爽
- C. 冬天的寒冷
-
“想少日朱颜”中的“朱颜”指的是?
- A. 年轻的容颜
- B. 红色的花朵
- C. 夕阳的颜色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范捷的《扬州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往昔的回忆与对孤独的感慨,但范捷更注重环境与情感的结合,李清照则更偏向内心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