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送江逢辰归山》
时间: 2025-01-22 16:01:48意思解释
扬州慢 送江逢辰归山
原文展示
战鼓摧心,征尘涴泪,乾坤无限秋声。
望青山一发,又商略归程。
问摇落天涯倦客,十年尘梦,可也苏醒。
念故山兰蕙,背人一样凄零。
罗浮西去,有年时游屐曾经。
算醉眼看云,冷肠漱石,彀遣今生。
便拟诛茅天外,任人间憔悴兰成。
怕劫灰无赖,等闲惊起山灵。
白话文翻译
战鼓声声令人心碎,征尘沾泪,天地间回荡着无尽的秋声。
我遥望青山,心中思索着归途的安排。
我向那在天涯飘泊的疲惫旅人询问:十年的尘梦,是否也能苏醒?
想念故乡的兰花与蕙草,孤独得如同被人遗弃。
罗浮山在西方,有一年我曾在此游玩,留下脚步。
醉眼望云,心中冷意如同漱石,想要把今生的烦恼抛却。
但我又想要飞升到天外,任凭人间的憔悴与兰草并存。
害怕劫灰的无情,只怕轻易惊动了山中的灵气。
注释
- 战鼓:战斗时的鼓声,象征紧张和悲壮。
- 征尘:旅途中的尘土,比喻征途的艰辛。
- 青山:自然景象,象征归属与思乡之情。
- 兰蕙:兰花和蕙草,常用来比喻高洁的人品。
- 罗浮:指罗浮山,传说中的名山,象征理想之地。
- 劫灰:比喻人生中的苦难与挫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文学家。他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
《扬州慢》是在梁启超旅途归来的过程中写成,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时代动荡,国家多事,诗人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同时也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扬州慢 送江逢辰归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和故乡的思索。开篇的“战鼓摧心,征尘涴泪”即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引发读者的共鸣。诗中描绘的秋声、青山、兰蕙等意象,交织出一种孤独而又凄凉的情感。诗人以“问摇落天涯倦客”来表达对他人境遇的关切,流露出一种人文关怀。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游历与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最后几句“怕劫灰无赖,等闲惊起山灵”,更是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让整首诗在感伤中透出一丝哲理的光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战鼓摧心:激烈的战鼓声使人心痛,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内心的苦痛。
- 征尘涴泪:旅途的尘土沾染了泪水,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 乾坤无限秋声:天地间充满了无尽的秋声,增添了诗的凄凉感。
- 望青山一发:远望青山,心中思绪涌动,象征对家乡的渴望。
- 问摇落天涯倦客:向漂泊在天涯的旅人询问,体现了对他人命运的关心。
- 十年尘梦,可也苏醒:十年的艰辛和梦境,是否还能恢复清醒。
- 念故山兰蕙:怀念故乡的兰花与蕙草,象征美好的情感与孤独。
- 背人一样凄零:像被人遗弃一样的孤独感。
- 罗浮西去:回忆曾经游玩罗浮山,渗透对过往的怀念。
- 算醉眼看云:在醉意中看云,反映出一种无奈的生活态度。
- 冷肠漱石:冷冷的心情如同漱石,想要清除心中的烦恼。
- 便拟诛茅天外:想要超脱尘世,追求理想的境界。
- 任人间憔悴兰成:容许人间的憔悴与美好并存。
- 怕劫灰无赖:害怕人生的苦难与无情。
- 等闲惊起山灵:轻易惊动山中的灵气,暗示自然的神秘与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战鼓摧心”比喻内心的痛苦。
- 拟人:如“摇落天涯倦客”,赋予旅人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思乡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追求理想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战鼓:象征战争与痛苦。
- 青山:象征归属与理想。
- 兰蕙:象征高洁与孤独。
- 罗浮:象征理想的追求与过往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青山”主要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归属
- B. 战争的惨烈
- C. 人生的烦恼
- D. 自然的美丽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战鼓摧心”表达了诗人对__的感受。
-
判断题:诗中“念故山兰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
- A
- 战争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可以将梁启超的《扬州慢》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对故乡、亲情的描绘上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梁启超诗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