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泊
彭印古
云散雨初晴,渔镫数点明。
远钟敲旅梦,落叶带秋声。
幔卷星皆动,波恬月不惊。
有怀空击楫,感慨壮心生。
白话文翻译
云雾散去,雨刚刚停,渔夫的小灯点点闪亮。
远处的钟声敲响了旅人的梦,落叶伴随着秋天的声音。
帷帐卷起,星星都在移动,波平如镜,月亮却没有惊动。
心中思念涌起,轻轻击打船桨,感慨与壮志油然而生。
注释
- 云散:云雾消散。
- 渔镫:渔夫用来照明的小灯。
- 远钟:远处寺庙的钟声。
- 旅梦:游子在旅途中做的梦。
- 落叶:秋天的落叶,象征着时光流逝。
- 幔卷:帷帐被卷起,暗示夜晚的宁静。
- 波恬:水面平静。
- 楫:船桨,用于划船。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远钟”和“落叶”都可视为对传统诗词意象的继承与变奏,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思乡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印古,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风格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夜晚,诗人可能在旅途中,经过一场雨后,心中涌起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壮志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夜泊》一诗展现了诗人夜晚独舟泊于水边的宁静与思索。首联“云散雨初晴,渔镫数点明”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清新气息,渔灯的点点光亮在静谧的夜色中显得尤为温暖,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希望与安详。接下来的“远钟敲旅梦,落叶带秋声”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深的层面,钟声敲响了游子的梦,暗含着对故乡的思念,而秋声则象征着时光流逝,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幔卷星皆动,波恬月不惊”描绘了星空与水面,意象之间的和谐与宁静,体现了自然的美与人内心宁静的共鸣。最后一联“有怀空击楫,感慨壮心生”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与激励,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以及在宁静夜晚中涌起的壮志豪情。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渗透着深厚的人生哲理,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散雨初晴:描绘了一个雨后天晴的情景,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渔镫数点明:渔夫的灯火点点闪烁,增添了夜晚的温馨与生动。
- 远钟敲旅梦:远处的钟声唤醒了旅人的梦,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落叶带秋声:落叶的声音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有淡淡的忧伤。
- 幔卷星皆动:帷帐卷起,星星仿佛在随着夜风移动,表现出一种灵动的美。
- 波恬月不惊:波平如镜,月亮却不因波动而惊动,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
- 有怀空击楫:思念涌起,轻轻击打船桨,象征着对未来的追求。
- 感慨壮心生:在宁静中激发出豪情壮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散雨初晴”与“波恬月不惊”,形成了和谐的句式。
- 拟人:如“落叶带秋声”,赋予了落叶以声音,使意象更加生动。
- 意象:通过“渔镫”、“远钟”、“落叶”等意象,构成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云:象征着变化与希望。
- 渔镫:代表着温暖与生机。
- 钟声:引发思乡之情,象征时间的流逝。
- 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秋天的到来。
- 星:代表梦想与远方的向往。
- 月:象征宁静与美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散雨初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希望
C. 愤怒 -
“远钟敲旅梦”中的“旅梦”指什么?
A. 旅途的疲惫
B. 游子的思乡之情
C. 旅行的快乐 -
诗人最后一联中“感慨壮心生”传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写了夜晚的情景,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直接地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月夜忆舍弟》:也描绘了月夜的宁静,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反映出人际关系的温情。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