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1 12:00: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有秦时镜,窈窕龙鸾痕。
我有汉宫玉,触手犹生温。
我有墨九行,惊鸿若可扪。
玉皇忽公道,奇福三至门。
欲供三炷香,先消万古魂。
古春伴忧患,诘屈生酸黁。
且摺三千本,赠与人间存。
白话文翻译
我有一面秦代的镜子,镜面上有细腻的龙和鸾的痕迹。
我有一块汉宫的美玉,触摸上去仍然感受到它的温暖。
我有九行的墨迹,惊鸿般的字迹似乎可以触摸。
玉皇突然要讲道理,奇妙的福气在三道门前到来。
想要奉上三炷香,先要消除万古的灵魂。
古老的春天伴随着忧患,曲折的生活滋生了酸楚。
我准备折叠三千本书,赠送给人间以作留存。
注释
- 窈窕:形容细致、优雅。
- 龙鸾:传说中的神兽,象征高贵与美丽。
- 汉宫玉:指汉代的美玉,象征华贵与典雅。
- 惊鸿:比喻优美的事物。
- 玉皇:道教中最高的神明,象征权威。
- 三炷香:祭祀时点燃的香,象征对神明的敬仰。
- 万古魂:指悠久的历史与人类的灵魂。
- 古春:象征过去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光。
- 酸黁:指生活的苦涩与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佩弦,号孟潮,晚号香坡,清代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倡导改革,提倡文学的创新。其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也关注社会时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龚自珍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望,试图记录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痕迹。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体现了龚自珍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诗中的“秦时镜”和“汉宫玉”不仅是物品的象征,同时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些古物,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联系在一起,表达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思考。
诗的中间部分提及“玉皇忽公道”,显现出诗人对道德与理想的追求。通过“欲供三炷香”,他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与对美好愿望的祈求。在诗的尾段,诗人以“且摺三千本”作为总结,象征着他对文化的传承与对人类情感的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有秦时镜:开篇直接引入古代的物品,体现历史的厚重。
- 窈窕龙鸾痕:用细腻的痕迹形容镜子,增添神秘感。
- 我有汉宫玉:再次引入古代珍贵物品,代表着美与温暖。
- 触手犹生温:传达出古物的温度,象征着文化的延续。
- 我有墨九行:用“墨”指代文字,强调书写的力量和美丽。
- 惊鸿若可扪:比喻文字之美,似乎可以触摸,增强视觉体验。
- 玉皇忽公道:引入道教神明,表示对道德与理想的向往。
- 奇福三至门:象征福气即将到来,充满希望。
- 欲供三炷香:表示对神灵的敬仰与崇拜。
- 先消万古魂: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灵魂的敬畏。
- 古春伴忧患: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与现实困境的对比。
- 诘屈生酸黁:细腻地描绘生活的苦涩与酸楚。
- 且摺三千本:最后的希望,传达出对文化与情感的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鸿”形容文字的优美。
- 对仗:如“秦时镜”和“汉宫玉”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古物象征历史与文化的承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历史、文化与个人情感展开,展现了龚自珍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实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个人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秦时镜:象征历史的传承与美的追求。
- 汉宫玉:代表着华贵与文化的积淀。
- 惊鸿: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与艺术的表现。
- 三炷香:象征对信仰的敬仰与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 古春:怀旧,代表美好的过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秦时镜”象征什么? A. 文化的辉煌
B. 个人的财富
C. 生活的艰难 -
“玉皇忽公道”中的“玉皇”指什么? A. 一位古代皇帝
B. 道教的神明
C. 一种宝物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爱情的思考
C. 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龚自珍 vs. 李白
龚自珍的作品多关注历史与文化的深度,李白则更追求个体的自由与豪情,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龚自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龚自珍诗文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四》的诗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