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3 21:54: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力战万籁,微芒课其功。
不能胜十心,安能胜苍穹。
相彼鸾与凤,不栖枯枝松。
天神傥下来,清明可与通。
返听如有声,消息鞭愈聋。
死我信道笃,生我行神空。
障海使西流,挥日还于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道的力量可以抵挡万物的沉寂,微弱的光芒也能指引其作用。若不能战胜十颗心灵,又怎能战胜辽阔的苍穹呢?彼此相对的鸾鸟与凤凰,绝不会栖息于枯木和松树上。如果天神真的降临,清明的道理就能通达。回过头来听,如同听见声音,消息却愈加模糊。死去的我信仰坚定,活着的我却感到神明空灵。海洋的障碍让水流向西,挥动着阳光又回到东方。
注释
- 道力:指道的力量,哲学意义上的力量。
- 万籁:万物的声音,这里指万物的沉寂。
- 微芒:微弱的光芒。
- 鸾与凤:古代神话中的美丽鸟类,象征美好和高贵。
- 天神:指神灵,可能象征着智慧或启示。
- 如有声:形容听到某种回响或暗示。
- 信道笃:信仰道理坚定。
- 生我行神空:生者的行动显得空灵、无物。
- 障海:障碍海水的东西,象征阻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清代诗人、思想家,以其激烈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处于社会动荡的时代,龚自珍感受到社会的压迫和个人信仰的挣扎,因而写下此诗,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道家哲学为核心,探讨了“道”的力量与人心的关系。开篇便提到“道力战万籁”,显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强调道的力量可以抵御万物的寂静。这种意境既表现出对宇宙的敬畏,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不能胜十心,安能胜苍穹”,则是强调了人心的复杂与难以战胜。诗人在此对比微光与苍穹,暗示着微弱的力量如何能在宏大的自然面前显得渺小。
在中间几句中,诗人通过鸾凤的比喻,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几句则转向个体的存在和信仰,表达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哲学的反思。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龚自珍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力战万籁:道的力量能够抵抗万物的沉寂。
- 微芒课其功:微弱的光芒也能指引其作用。
- 不能胜十心:如果不能战胜十颗心灵。
- 安能胜苍穹:又怎能战胜辽阔的苍穹呢?
- 相彼鸾与凤:彼此相对的鸾鸟与凤凰。
- 不栖枯枝松:绝不会栖息于枯木和松树上。
- 天神傥下来:如果天神真的降临。
- 清明可与通:清明的道理就能通达。
- 返听如有声:回过头来听,如同听见声音。
- 消息鞭愈聋:消息却愈加模糊。
- 死我信道笃:死去的我信仰坚定。
- 生我行神空:活着的我却感到神明空灵。
- 障海使西流:海洋的障碍让水流向西。
- 挥日还于东:挥动着阳光又回到东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道力”、“鸾与凤”体现出道的力量及理想的美好。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消息鞭愈聋”,赋予抽象的概念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道的力量与人心的关系,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哲学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信仰的坚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象征宇宙的法则和力量,代表着理想与信仰。
- 万籁:象征自然界的沉静,反映出人内心的孤独。
- 鸾与凤:象征高贵与理想境界,表现出追求美好的愿望。
- 天神:象征智慧与启示,暗示寻求真理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道力”主要指什么? A. 力量的源泉
B. 道的力量
C. 个人的力量
答案:B -
“鸾与凤”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A. 降落的鸟
B. 高贵与理想
C. 寂静的象征
答案:B -
诗人的信仰态度如何? A. 动摇
B. 坚定
C. 消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龚自珍的此首诗更加强调个体内心对理想的追求与哲学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国家命运,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龚自珍诗文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