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1-11 09:0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五
作者:龚自珍
朝从屠沽游,夕拉驺卒饮。
此意不可道,有若茹大鲠。
传闻智勇人,伤心自鞭影。
蹉跎复蹉跎,黄金满虚牝。
匣中龙剑光,一鸣四壁静。
夜夜辄一鸣,负汝汝难忍。
出门何茫茫,天心牖其逞。
既窥豫让桥,复瞰轵深井。
长跪奠一卮,风云扑人冷。
白话文翻译
早上我在屠沽(市场)游玩,晚上则和驺卒(马夫)一起饮酒。
这种心情难以言表,就像咽下大鲠那样困难。
听说有智勇之士,伤心时会自责如同鞭打自己的影子。
蹉跎时光,真是浪费,黄金在虚空中满溢。
匣中龙剑闪光,一声鸣响使四壁寂静。
每晚都发出鸣声,让你忍受不了。
出门时迷茫无比,天心透过窗户显露。
既然看到了豫让桥,又瞭望到轵深井。
长跪为你献上一杯,风云扑面而来令人寒冷。
注释
- 屠沽:指的是市场,屠沽是买卖肉类的地方。
- 驺卒:古代指马夫或骑士。
- 茹大鲠:咽下大鱼骨,比喻难以表达的痛苦。
- 智勇人:指有智慧和勇气的人。
- 鞭影:自责,鞭打自己的影子。
- 黄金满虚牝:虚空中金子满溢,意指时间的浪费。
- 龙剑光:比喻剑的光芒,象征力量和威严。
- 豫让:古代人物,代表忠诚与正义。
- 轵深井:象征深邃和不可知的境域。
- 奠一卮:长跪献杯,表达敬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清代著名诗人、思想家,生于1792年,卒于1841年。他在诗歌上自成一派,风格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情感、哲理思考为主线,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变迁。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清代社会动荡、改革呼声渐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对生命、时间和理想的思考,反映了时代的困惑与矛盾。
诗歌鉴赏
龚自珍的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挣扎。诗的开头描绘了早晨的游玩与晚间的饮酒,展示了生活的闲适与浮躁。接着,诗人用“茹大鲠”形象地表达了内心难以言表的痛苦,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传闻智勇人,伤心自鞭影”,这个句子引入自责的主题,说明即使是智勇之士也难以逃脱内心的困扰。接下来的“蹉跎复蹉跎,黄金满虚牝”,则道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仿佛时间的流逝如同黄金般珍贵,却又在虚空中消散。
“匣中龙剑光,一鸣四壁静”,表现了内心的力量与威严,一声鸣响让周围安静下来,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而“出门何茫茫”则引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最后以“长跪奠一卮,风云扑人冷”结束,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敬意,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寒冷与孤独,整个诗歌在描绘生动场景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龚自珍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从屠沽游,夕拉驺卒饮:早晨在市场游玩,晚上和马夫饮酒,描绘日常生活的闲适。
- 此意不可道,有若茹大鲠:这种心情难以表达,就像咽下大鲠那样困难,表达内心的压抑。
- 传闻智勇人,伤心自鞭影:智勇之士也难逃内心的自责,反映人性的复杂。
- 蹉跎复蹉跎,黄金满虚牝:浪费时光,象征人生的无奈与珍惜。
- 匣中龙剑光,一鸣四壁静:剑光闪烁,象征力量与威严,鸣声使周围寂静。
- 夜夜辄一鸣,负汝汝难忍:每晚发出鸣声,让人难以忍受,暗示内心的挣扎。
- 出门何茫茫,天心牖其逞:出门时感到迷茫,天心透过窗显露,表达对未来的思考。
- 既窥豫让桥,复瞰轵深井:看到了豫让桥,象征正义与忠诚,瞭望深井,暗示深邃的思考。
- 长跪奠一卮,风云扑人冷:长跪献杯,表达敬意,风云扑面而来,象征未来的挑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茹大鲠”,比喻内心的痛苦和难言之隐。
- 拟人:赋予风云以情感,体现对环境的感知。
- 对仗:如“朝从屠沽游,夕拉驺卒饮”,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闲适与内心的挣扎,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屠沽:象征日常生活的琐碎与繁忙。
- 龙剑:象征力量、理想与追求。
- 豫让桥:代表忠诚与正义。
- 深井:象征未知与深邃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屠沽”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市场
- B. 学校
- C. 宫殿
- D. 农田
-
“茹大鲠”比喻什么?
- A. 生活的轻松
- B. 内心的痛苦
- C. 时间的珍贵
- D. 友谊的深厚
-
诗人用“长跪奠一卮”表达了什么?
- A. 愧疚
- B. 敬意
- C. 悔恨
- D. 难过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描绘春夜美景,表达对理想的渴望。
- 《登高》:杜甫的名篇,反映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自春徂秋》与《登高》:两者都探讨了时间与人生的无常,前者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挣扎,后者则反映了对社会的关怀与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对清代诗歌风格与背景的深入探讨。
- 《龚自珍传》:介绍龚自珍的生平与作品的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