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吟 其四》
时间: 2025-01-22 12:43: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侵晓邻僧来,馈我佛前粥。
其香何清严,腊供今年足。
我因思杭州,不仅有三竺。
东城八九寺,寺寺皆修竹。
何年舍家去,慧业改所托。
掘笋慈风园,参茶东父屋。
钟鱼四围静,扫地洁如沐。
白昼为之长,倦骸为之肃。
供黄梅一枝,朝朝写圆觉。
白话文翻译:
清晨时分,邻近的僧人来,送我佛前的粥。
这粥的香气多么清幽浓郁,腊月供品今年也足够。
我因而思念杭州,不只是三竺寺那么简单。
东城有八九座寺庙,个个都修竹环绕。
不知何年我离开家,转投慧业的门下。
在慈风园掘笋,在东父屋品茶。
钟声和鱼儿的鸣叫四周寂静,地面打扫得如同沐浴。
白昼因此而显得漫长,倦怠的身躯因此而肃静。
供奉一枝黄梅,每天都在写下圆觉的道理。
注释:
- 侵晓:清晨刚刚破晓的时刻。
- 邻僧:邻近的僧人,指佛教徒。
- 腊供:腊月的供品,指冬季准备的祭品。
- 三竺:指杭州的三座著名寺庙,象征佛教文化。
- 慧业:指佛学或禅学的事业。
- 慈风园:一个地方名,可能与禅修有关。
- 圆觉:指圆满觉悟的境界,佛教术语。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号秋爽,晚号香涛,清代文学家、政治家。以其个性鲜明的诗歌和散文闻名,主张文学应反映社会现实。
- 创作背景:在清代的动荡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佛教的思考与人生态度,反映出他对禅宗的向往与对故乡杭州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寒月吟 其四》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清晨的僧人和佛前的粥,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杭州的怀念。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寺庙环境,清新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力量,仿佛时间在此凝固,世俗的纷扰都被隔绝在外。诗人把对佛教的信仰与对自然的热爱相结合,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平和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修竹”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暗含了诗人对清高品格的向往。竹子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正如诗人对心灵寄托的追求。“何年舍家去,慧业改所托”一句,流露出他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彰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整首诗蕴含了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觉悟,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深刻的思索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侵晓邻僧来”:描绘早晨的宁静,邻居的僧人来访,带来一份温暖。
- “馈我佛前粥”:表达对佛教的恭敬和对生活的感恩。
- “其香何清严”:形容粥的香味清新而浓烈,象征着简单生活的美好。
- “腊供今年足”:暗示物质生活的富足与精神生活的充盈。
- “我因思杭州”:引出对故乡的怀念,情感渐渐深入。
- “东城八九寺,寺寺皆修竹”:细致描绘杭州的寺庙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何年舍家去”:自问离开的原因,流露出对归属感的思考。
- “掘笋慈风园”:描绘田园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
- “钟鱼四围静”:描绘宁静的环境,强调内心的平和。
- “扫地洁如沐”:表达对环境的重视,象征内心的修行。
- “白昼为之长,倦骸为之肃”:表达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安静。
- “供黄梅一枝”:象征着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感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钟鱼四围静,扫地洁如沐”,形成和谐的音韵。
- 比喻:将生活的简单与宁静比作佛教的追求,表现出深邃的哲理。
- 意象:竹、钟、鱼、黄梅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静谧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和与精神追求的渴望,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情与对人生的思索。
意象分析:
- 清晨: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粥:代表生活的简单与满足,富含人情味。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体现诗人的人格追求。
- 钟声:代表宁静的生活氛围,反映内心的宁静。
- 黄梅:象征觉悟与智慧,寓意生命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邻僧”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邻近的僧人
C. 诗人的家人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修竹”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与坚韧
C. 生命的脆弱
答案:B -
“何年舍家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家庭的怀念
C. 对事业的向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题西林壁》苏轼
-
诗词对比:
- 龚自珍的《寒月吟》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佛教的哲理,后者则展现了壮丽的山河与人生的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龚自珍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