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戊辰九日窣堵冈登高,用梦窗韵》
时间: 2025-01-26 23:46: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鹤仙 戊辰九日窣堵冈登高,用梦窗韵
作者: 郭则沄 〔清代〕
枕波疑断峤。看乱芦吹雪,鸥乡寒早。
蹉跎负芳草。问行吟何处,总伤孤抱。
凭高纵眺。暮云深飞笳缥缈。
算人间此水清泠,肯照冷游巾帽。
愁道。媐春觞阔,泛月槎空,暗尘催老。
垂杨碧袅。灵和影误年少。
怕雕阑荒尽萸边,诗梦虚付,烟深水窈。
尽儃佪瘦塔,多情替留晚照。
白话文翻译:
在波浪的枕边,疑似与高峦断开。
看那乱芦丛中雪花飘飞,鸥鸟的故乡寒意正早。
蹉跎的岁月负载着芳草,问我行吟何处,只是满怀孤独的惆怅。
凭高远眺,暮云深处传来笳声缥缈。
想那人间的水清澈,怎肯映照我这冷清的游巾和帽子?
愁苦地道,春天的酒杯宽阔,月下的木筏空荡荡,暗尘催促我渐渐苍老。
垂杨轻摇,灵魂的影子误了年少。
害怕雕栏荒凉了萸边,诗的梦境虚空付诸,烟雾深处水面幽渺。
尽管瘦塔如伶俐的身影,多情却仍留住了晚霞的照耀。
注释:
- 疑断峤:指高峦似乎与水面断开,形象生动。
- 乱芦吹雪:形容芦苇随风摇曳,像雪花飘落。
- 蹉跎:意为岁月的流逝,失去的时光。
- 行吟:指吟唱或作诗。
- 清泠:水清澈而凉爽。
- 媐春觞:春天的酒杯,象征欢聚和美好时光。
- 灵和影:灵魂的影像,象征年轻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则沄,清代诗人,字翰青,号梦窗,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自然景物以及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灵性,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戊辰年九月九日,诗人登高于窣堵冈,借助登高望远的场景,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瑞鹤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开篇以“枕波疑断峤”引入,营造出一种恍惚的境界,仿佛身处于波涛与高山之间,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接下来通过“看乱芦吹雪,鸥乡寒早”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的冷清与孤寂,似乎在映照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诗中反复提及的“愁道”,体现了对过往青春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媐春觞阔”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而“暗尘催老”则是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慨。整体上,诗歌以清丽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呈现出一种伤感而又优美的画面,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枕波疑断峤:描绘了水边的情景,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 看乱芦吹雪,鸥乡寒早:描绘了自然的冷清,暗示诗人的孤独。
- 蹉跎负芳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 问行吟何处,总伤孤抱:诗人在思考自己的归属。
- 凭高纵眺:表现了诗人向往更广阔的视野。
- 算人间此水清泠,肯照冷游巾帽:反映了对自我的失落感。
- 愁道:开始进入情感的深度。
- 媐春觞阔,泛月槎空,暗尘催老:借酒与月描绘愁苦。
- 垂杨碧袅:表达了对青春与爱情的怀念。
- 灵和影误年少: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错位。
- 怕雕阑荒尽萸边:暗示对未来的恐惧与不安。
- 尽儃佪瘦塔,多情替留晚照:结尾时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枕波”比喻生活的波折。
- 拟人:如“暗尘催老”,将时间拟人化,增加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媐春觞阔,泛月槎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时间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对青春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 鸥乡:象征自由与归属,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春觞:代表美好时光与欢乐的回忆。
- 烟水:象征模糊与迷茫,表现对未来的迷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瑞鹤仙》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郭则沄
- C. 苏轼
- D. 杜甫
-
“枕波疑断峤”中“枕波”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 A. 清新
- B. 孤独
- C. 动荡
- D. 安宁
-
诗中提到的“愁道”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多强调对国家的忧虑。
- 《庐山谣》:描绘自然美景,情感较为洒脱,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入门》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你对《瑞鹤仙》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