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 湖楼听曲》
时间: 2025-01-26 00:31: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楼霁雨,看绿渐成阴,矮帘如水。送春去矣。正花香酒后,絮香檐底。料理闲愁,诉与雕梁燕子。管弦沸。算人在绣屏,红豆能记。凉破云一纸。奏细韵冷冷,晚寒罗绮。梦游自喜。认留仙院宇,绛霞宫里。但识飞琼,此外不知姓氏。曲终未。响天风鬓丝吹起。
白话文翻译
在小楼里,雨过天晴,窗外的绿意渐渐浓厚,轻纱帘子像流水一样柔和。我送走了春天,此时正是花香四溢、酒意正浓的时候,檐下飘着轻柔的絮香。我整理着内心的闲愁,向雕梁上的燕子倾诉。乐声四起,仿佛有人在绣屏前,红豆似乎能记住往日的情怀。清凉的夜风透过窗纸,细致的乐韵在寒冷中回荡,晚风中罗绮轻舞。我在梦中自得其乐,认得那留仙院的院宇,绛霞宫的美丽。然而,除了认得那飞舞的琼花,其它的我却不知叫什么名字。曲子尚未结束,天风轻轻拂动我的发丝。
注释
- 霁雨:指雨后放晴。
- 矮帘如水:形容帘子轻薄如水,似乎将外界的景色映入室内。
- 送春去矣:表示春天已经过去了。
- 花香酒后:指在花香浓郁的酒宴之后。
- 雕梁燕子:雕梁上的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游子归来。
- 管弦沸:形容乐器声响热烈。
- 红豆能记:红豆常用来象征相思,意指对于往事的怀念。
- 凉破云一纸:凉风透过纸窗,带来清冷的气息。
- 绛霞宫:指神话中的仙宫,象征美好的归宿和理想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约1645年—约1720年),清代诗人,字君实,号雪山,晚号云山。生于福建,曾任职于南明和清朝。其诗风清丽、含蓄,常以山水自然为题,同时融入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扫花游 湖楼听曲》创作于黄燮清的晚期,正值清代中期,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的生活相对富裕。黄燮清在游玩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感慨,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小楼霁雨后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离去与内心的闲愁。开篇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景象,绿色的阴影与轻柔的帘子相互映衬,营造出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诗人以“送春去矣”直接表明了对春天的依依不舍,花香酒后的意境更是让人沉醉。诗中提到的“雕梁燕子”,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是诗人与自然的对话。
在音乐声中,诗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愉悦,尽管“凉破云一纸”的冷风带来了晚寒,却并未影响其内心的宁静。结尾处,诗人用“曲终未”和“响天风鬓丝吹起”结束,留下了一种悬念,仿佛乐声未尽,余音绕梁,意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楼霁雨,看绿渐成阴:描写小楼中的景象,雨后绿意愈发浓厚。
- 矮帘如水:轻柔的帘子似流水般轻盈。
- 送春去矣:春天已经离去,表达一种惆怅。
- 正花香酒后,絮香檐底:在花香与酒意的缭绕下,轻柔的絮香飘散。
- 料理闲愁,诉与雕梁燕子:整理内心的愁绪,向燕子倾诉。
- 管弦沸:乐声热烈,气氛愉快。
- 算人在绣屏,红豆能记:人们在绣屏前,红豆象征着对往事的怀念。
- 凉破云一纸:凉风透过纸窗,带来一丝清凉。
- 奏细韵冷冷,晚寒罗绮:乐韵细腻,晚寒中罗绮轻扬。
- 梦游自喜:在梦中感到自得。
- 认留仙院宇,绛霞宫里:认得留仙院的美丽,象征理想的归宿。
- 但识飞琼,此外不知姓氏:只认得飞琼花,其他的却不知。
- 曲终未,响天风鬓丝吹起:曲子未结束,清风轻拂发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矮帘如水”,将帘子比作流水,形象生动。
- 拟人:如“送春去矣”,春天被赋予了离去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多有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有淡淡的伤感,但更显出一种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楼:象征安逸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霁雨:象征洗净与清新,寓意新的开始。
- 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归属感。
- 红豆:象征相思与怀念。
- 绛霞宫:象征理想与梦幻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矮帘如水”形容的是: A. 轻盈 B. 沉重 C. 干燥
- “红豆能记”中的红豆象征什么? A. 相思 B. 友情 C. 家乡
- 诗人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快乐 C. 平静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欧阳修《蝶恋花》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黄燮清的《扫花游 湖楼听曲》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但黄燮清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乐音的渲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燮清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艺术》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理解《扫花游 湖楼听曲》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