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南屏与锄云僧茶话》

时间: 2025-01-26 00:31:42

系棹南屏水气昏,晚钟声里踏云改犍。

斜阳一院鸟争树,落叶半山人扣门。

心地空明尘不染,道机清净月无痕。

自今幽兴往来熟,画理诗禅与细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系棹南屏水气昏,
晚钟声里踏云改犍。
斜阳一院鸟争树,
落叶半山人扣门。
心地空明尘不染,
道机清净月无痕。
自今幽兴往来熟,
画理诗禅与细论。

白话文翻译:

在南屏的水面上,我系好船桨,水气昏沉,
晚钟声中,我踏着云影,慢慢走到寺院。
斜阳洒在院子里,鸟儿争着栖息在树上,
半山的落叶上,有人敲响了门。
我的心境清澈明净,不受世俗尘埃所染,
道理深邃而清净,月光照耀下没有痕迹。
从今往后,我对幽雅情趣的往来更加熟悉,
在画理、诗歌与禅意之间细细讨论。

注释:

字词注释:

  • 系棹:系船的桨。
  • 水气昏:水面上雾气弥漫,显得昏暗。
  • 踏云改犍:踏着云影,改换方向。
  • 斜阳:傍晚的阳光。
  • 扣门:敲门。
  • 心地空明:内心空灵明净。
  • 道机:指道理和哲学的机理。
  • 月无痕:月光洒下,清澈而无痕迹。
  • 幽兴:幽静的兴致。

典故解析:

  • “南屏”可能指的是南屏山,古代名胜,寓意清幽。
  • “道机”与道教哲学相关,强调清净与自然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常与隐士、僧人交流。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次与僧人茶话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哲学和艺术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清代士人的雅趣与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傍晚场景,诗人以“系棹南屏”开篇,营造出一幅宁静的水边画面,水气弥漫,显得分外静谧,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接着,诗人描绘了鸟儿争相栖息在斜阳下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落叶与敲门的细节则让整个场景更显温馨与人情味。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内心的领悟与哲思,诗人自述心地的清净与无染,表达了对道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淡然态度。这种情怀在“自今幽兴往来熟”的句子中得以升华,诗人与自然、哲学的交流显得更加深入与自然,反映出其对生活的领悟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对仗工巧,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超然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系棹南屏水气昏:在南屏水边系好船桨,水面上雾气朦胧。
  2. 晚钟声里踏云改犍:伴随着晚钟声,我踏着云影走来。
  3. 斜阳一院鸟争树:斜阳洒落在院子里,鸟儿争相在树上栖息。
  4. 落叶半山人扣门:半山之上,落叶飘零,有人敲响了门。
  5. 心地空明尘不染:我的心境清澈明净,不受尘世污染。
  6. 道机清净月无痕:道理深邃清净,月光洒下没有任何痕迹。
  7. 自今幽兴往来熟:从今往后,我对幽雅情趣的交流更加熟悉。
  8. 画理诗禅与细论:在画理、诗歌与禅意之间细细讨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踏云”暗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鸟争树,赋予鸟儿争斗的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学的追求,以及与友人、僧人交流思想的乐趣,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屏:象征宁静和幽雅的自然环境。
  • 晚钟: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心境的沉静。
  • 斜阳:寓意生命的夕阳阶段,温暖而沉醉。
  • 落叶: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象征清澈的心境与道理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系棹”指的是什么? A. 系船的桨
    B. 画船的图
    C. 漂流的船

  2. 诗人如何形容自己的心境? A. 复杂多变
    B. 清澈明净
    C. 充满尘埃

  3. “自今幽兴往来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幽静生活的厌倦
    B. 对幽静生活的熟悉和享受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映人生哲理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黄燮清的《晚至南屏与锄云僧茶话》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幽静的自然环境,但黄燮清更注重内心的清净与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孤独的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歌选》
  2. 《山水田园诗研究》
  3. 《古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晚至南屏与锄云僧茶话》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