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观月》

时间: 2025-01-24 15:14:45

一春夜多雨,今宵初月明。

窗间幽梦觉,起忆故园行。

露下花微委,烟中鸟忽鸣。

谁同赏清景,惆怅倚前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起观月
高启 〔明代〕
一春夜多雨,今宵初月明。
窗间幽梦觉,起忆故园行。
露下花微委,烟中鸟忽鸣。
谁同赏清景,惆怅倚前楹。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的夜晚多雨,今晚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我在窗前被幽梦惊醒,开始想起故乡的情景。露水把花朵打湿,烟雾中鸟儿突然鸣叫。谁能与我一同欣赏这清丽的景色呢,我只能惆怅地倚靠在前面的栏杆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春夜多雨:一整个春天的夜晚经常下雨。
  • 幽梦觉:被梦境惊醒,感受到梦的幽静。
  • 故园行:指回忆故乡的情景。
  • 花微委:花朵在露水中微微低垂。
  • 烟中鸟忽鸣:在烟雾中,鸟儿突然叫了起来。
  • 惆怅:心中感到怅惘、失落。

典故解析

诗中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的情感与古代文人对故乡的思念情结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487-1535),字季才,号季子,明代著名诗人,与徐渭、李贺并称。其诗风清新,重视情感的表达,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夜,作者在多雨的季节中,欣赏明月,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文人对自然与故土的深切情感。

诗歌鉴赏

《夜起观月》是一首意蕴深远的抒情诗。诗人在一个多雨的春夜,月光初明,窗外的景色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清晰的心境。诗的开头通过“夜多雨”与“初月明”的对比,描绘了春夜的宁静与美丽,而这种美丽又令诗人感到了一种惆怅。他在窗边惊醒,幽梦的回忆让人感到既温暖又悲伤。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露下花微委,烟中鸟忽鸣”的情景,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细腻和生动。最后一句“谁同赏清景,惆怅倚前楹”更是将孤独与惆怅推向高潮,体现了诗人对伴侣的渴望与对景色的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春夜多雨:描绘了春夜的多雨气候,营造出一种湿润而宁静的氛围。
  • 今宵初月明:引入月亮的明亮,象征希望与美好。
  • 窗间幽梦觉:通过梦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幽静。
  • 起忆故园行:对故乡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露下花微委:描绘了春花在露水中低垂的形象,象征着柔弱与美丽。
  • 烟中鸟忽鸣:鸟鸣与烟雾的结合,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谁同赏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有知音共赏的愿望。
  • 惆怅倚前楹:表现出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雨与月亮的明亮形成对比,突出情感的丰富性。
  • 拟人:花朵与鸟儿的描绘使自然充满生命,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自然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孤独和惆怅的情感,体现了文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夜: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但也暗示着孤独。
  • 明月:象征着纯洁与思念,给予诗人安慰。
  • 露水:象征着柔弱与脆弱,反映自然的细腻。
  • 鸟鸣: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暗示孤独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今宵初月明”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A. 春雨
    B. 明月
    C. 花朵
    D. 鸟鸣

  2.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失落的
    B. 愉悦的
    C. 不在意的
    D. 忘却的

  3. “惆怅倚前楹”中“惆怅”的意思是: A. 高兴
    B. 失落
    C. 激动
    D. 无聊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抒发对兄弟的感情。

诗词对比

  • 高启《夜起观月》李白《静夜思》:两首诗皆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前者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后者则显得更加直接与浓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