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岩值雨》
时间: 2025-01-24 15:14: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云岩值雨
作者: 高启
深殿幽廊映竹开,
鸟声忽断雨声催。
藓生偏上题诗壁,
花落还临说法台。
林下闻钟诸客散,
涧边汲水一僧来。
晚晴更好看山色,
西阁凭阑独未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静的殿堂和幽暗的走廊,竹子在雨中摇曳,鸟声突然消失,雨声渐渐逼近。苔藓长在了题诗的墙壁上,花瓣飘落时,仍然在佛教讲法的台上。林下听到钟声,众多客人纷纷散去,涧边来了一位打水的僧人。傍晚的晴天更适合欣赏山色,然而我独自倚在西阁的栏杆边,久久没有回头。
注释:
- 幽廊:幽静的走廊。
- 藓:苔藓,常生于湿润的地方。
- 说法台:佛教讲经的地方。
- 晚晴:傍晚时分的晴天。
- 凭阑:倚靠栏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字季和,号景山),明代著名诗人,生于江苏。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语言清新自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次游览云岩时的雨天,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与宗教之间的思索。通过对雨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游云岩值雨》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诗中雨声的逼近与鸟声的消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又紧张的氛围。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不忘引入佛教元素,通过“说法台”和“僧人”的出现,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的最后两句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晚晴时分,山色更加迷人,但诗人却依然独自一人倚靠在西阁的栏杆上,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殿幽廊映竹开:描写了一个幽静的殿堂,竹子在光影中摇曳。
- 鸟声忽断雨声催:鸟鸣声突然停了,雨声逐渐逼近,增强了气氛的紧迫感。
- 藓生偏上题诗壁:苔藓生长在题诗的墙壁上,象征时间的流逝。
- 花落还临说法台:花瓣飘落,仍然在佛教讲法的台上,暗示了生命的无常。
- 林下闻钟诸客散:在树林下听到钟声,客人们陆续散去,表现了一种孤独感。
- 涧边汲水一僧来:涧边来了一位僧人,象征着宁静与智慧。
- 晚晴更好看山色:傍晚时分的晴天,更加适合欣赏山的景色。
- 西阁凭阑独未回:诗人独自倚靠在西阁的栏杆上,内心宁静却又感到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鸟声与雨声的对比,营造了静止与运动的张力。
- 象征:苔藓与花瓣象征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使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宁静的向往。诗人通过对雨景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宁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生命的洗礼与思考。
- 鸟声: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动。
- 苔藓:象征时间的积累与内心的沉淀。
- 法台:寓意着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说法台”指的是什么?
- A. 讲经的地方
- B. 诗人的书房
- C. 自然景观
-
诗中描写的鸟声和雨声的关系是:
- A. 和谐
- B. 对立
- C. 没有关系
-
诗人最后一行表达了: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 《山中杂诗》王维:通过山水描写,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游云岩值雨》与王维的《山中杂诗》: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然而高启的诗更偏向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