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至东皋》

时间: 2025-01-24 15:14:49

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

愁怀逢暮惨,诗意入秋清。

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

如何得归后,犹似客中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
愁怀逢暮惨,诗意入秋清。
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
如何得归后,犹似客中情?

白话文翻译:

夕阳斜照半边河流,隐士常常独自漫步。
忧愁的心情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沉重,
诗意在秋天的清冷中渐渐流露。
鸟儿啄食着枯杨的碎片,虫子悬挂在轻飘的落叶上。
我该如何归去呢?心情依旧像个客人般漂泊。

注释:

  • 斜日:指夕阳,斜照的太阳。
  • 幽人:隐居的人,通常指诗人或志向高远的人。
  • 愁怀:指忧愁的心情。
  • 暮惨:指傍晚时分的凄凉。
  • 诗意: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 鸟啄:鸟儿啄食的动作。
  • 枯杨:枯萎的杨树,象征衰败。
  • 虫悬:虫子悬挂,表现自然的轻盈。
  • 归后:归家的时候。
  • 客中情:身在异地的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年-1376年),字子阳,号东皋,明代初期著名诗人,擅长写诗和散文。高启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启隐居期间,正是他思考人生与自然的时刻,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事的思索。

诗歌鉴赏:

《步至东皋》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自身心情的交融,展现了隐士的孤独与愁苦。开篇的“斜日半川明”以夕阳的余晖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的“幽人每独行”则引入了诗人的形象,强调了他的孤独和隐逸生活的特征。

诗中“愁怀逢暮惨”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自然的暮色相映衬,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情感。随着诗歌的深入,鸟儿啄食枯杨和虫子悬挂在落叶上的画面,进一步丰富了秋天的意象,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结尾处,诗人发出感慨:“如何得归后”,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当下漂泊生活的无奈。整首诗在清冷的秋意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斜日半川明”:夕阳的余晖洒在河流上,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幽人每独行”:隐士常常独自一人,突出孤独的主题。
  3. “愁怀逢暮惨”:傍晚的景色加深了诗人的忧愁。
  4. “诗意入秋清”:秋天的清冷让诗意更加鲜明。
  5. “鸟啄枯杨碎”:鸟儿在啄食枯树,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6. “虫悬落叶轻”:虫子在轻飘的落叶上,展现自然的宁静。
  7. “如何得归后”: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无奈。
  8. “犹似客中情”:比喻漂泊的心情,犹如身在异乡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漂泊,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鸟儿和虫子被赋予了动作,生动形象。
  • 对仗:使用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孤独和归属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幽人:代表隐士、孤独者的形象。
  • 枯杨:象征衰败与无常。
  • 落叶:代表生命的消逝与秋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幽人”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自己
    C) 诗人的家人

  2. “鸟啄枯杨碎”中,鸟儿的动作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生命的脆弱
    C) 生命的繁荣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伤感
    C) 怒愤

答案:

  1. B) 诗人自己
  2. B) 生命的脆弱
  3. B) 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高启的《步至东皋》与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隐士的生活,但前者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而后者则渗透着宁静与和谐。两者的风格各异,反映出不同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启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