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渡》

时间: 2025-02-04 15:26:36

渡子未回舟,立傍沙头树。

天寒雪欲来,莫滞人归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子未回舟,立傍沙头树。天寒雪欲来,莫滞人归去。

白话文翻译:

渡船的人还没有回来,我站在沙滩边的树下。天寒地冻,雪花快要来了,快点离开,不要耽搁归家的路程。

注释:

  • 渡子:指渡船的船夫。
  • 未回舟:还没有返回的船。
  • 沙头树:指沙滩边的树木。
  • 天寒:天气寒冷。
  • 雪欲来:雪快要来了。
  • 莫滞:不要耽搁。
  • 人归去:人要回家。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诗中描绘的环境和情景,可以看出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皓然,号曦园,浙江绍兴人。高启与徐渭、冯梦龙等人并称,擅长诗、文、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待渡》是在明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人们在严寒天气中对归家的思念与期盼。

诗歌鉴赏:

《待渡》是一首简洁而富有深情的诗作,通过描绘寒冷的冬天和即将到来的雪,表现出人们对归家的渴望。诗的开头“渡子未回舟”,直接引入了渡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等待的氛围。接下来“立傍沙头树”,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孤独的身影。紧接着“天寒雪欲来”,不仅是对天气的描述,更是对即将来临的寒冷的预感,暗示了环境的恶劣。最后一句“莫滞人归去”,则是对未来的警示,劝诫人们不要因为等待而耽误了归家的机会。

整首诗在意象上虽以自然景物为主,但实际上传达了人们对温暖、归属的深切向往。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急切,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渡子未回舟:表达了等待的焦急,暗示渡船还未归来。
  • 立傍沙头树:诗人站在树下,增添了一种孤独感,暗示他在等待的状态。
  • 天寒雪欲来:通过严寒和雪的意象,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莫滞人归去:劝告他人要抓紧时间,不要耽搁,进一步强调了急迫的归家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渡子未回舟,立傍沙头树”,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寒冷的天与归家的愿望形成对比,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归家的渴望,表现了人在寒冷环境中对温暖和归属感的迫切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渡子: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向导和依靠。
  • 沙头树:代表着孤独和等待的状态。
  • 天寒雪欲来:象征着困境与挑战。
  • 人归去:寄托了对家和温暖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渡子”指的是谁?

    • A. 渡船的船夫
    • B. 诗人
    • C. 朋友
    • D. 游客
  2. “天寒雪欲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归家的渴望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中强调“莫滞人归去”的原因是什么?

    • A. 天气恶劣
    • B. 时间紧迫
    • C. 船夫迟到
    • D. 需要赶路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高启的《待渡》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高启侧重于对归途的急切,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