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护国昌老》

时间: 2025-02-04 15:29:01

缓辔到禅扃,高谈得细听。

茗花泛轻碗,烟篆度虚棂。

门外云千片,轩中水一瓶。

我来无好语,留此待丹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护国昌老
缓辔到禅扃,高谈得细听。
茗花泛轻碗,烟篆度虚棂。
门外云千片,轩中水一瓶。
我来无好语,留此待丹青。

白话文翻译:

我缓缓地驾着马车来到禅房的门口,与你高谈阔论,细细倾听。
茶花在轻盈的茶碗中漂浮,烟雾缭绕在虚空的窗棂之间。
门外的云朵千姿百态,屋内的水瓶清澈如镜。
我此行没有好话可说,只愿留下这一幅美景,待你用丹青描绘。

注释:

  • 缓辔:缓慢拉紧缰绳,表示驾车的动作。
  • 禅扃:禅房的门。
  • 高谈:高谈阔论,形容与人畅谈。
  • 茗花:茶花,这里指茶叶。
  • 烟篆:烟雾缭绕,形容烟的形状。
  • 虚棂:虚空的窗棂,窗子的框架。
  • 千片:形容门外的云层如千片飘渺。
  • :指房间或楼阁。
  • 丹青:指绘画或书法,古代用来形容艺术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宗道,号东原,生于北宋时期,晚年在南宋时期生活。他以诗词、散文和书法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次与朋友护国昌老的相聚时写的,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情谊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出当时文人雅士追求清淡生活的情趣。

诗歌鉴赏:

《赠护国昌老》是洪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整首诗通过优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恬静的自然图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的开头“缓辔到禅扃”,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环境,体现出悠闲自得的心态。接下来的“高谈得细听”,不仅传达了交流的愉悦,也表现了对知识和思想的追求。

诗中茶的意象“茗花泛轻碗”,象征着诗人与友人品茶时的轻松氛围,充满了生活的雅致。接着“烟篆度虚棂”,更是通过烟雾的缭绕,增强了诗意的虚幻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幽雅。最后的“我来无好语,留此待丹青”,则是诗人自谦,也是对友人的一种期待,渴望将这美好的瞬间化为艺术作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古代文人追求清淡生活与自然和谐的理想,令人沉醉其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缓辔到禅扃:诗人缓缓驾车来到禅房,给人以轻松自在的感觉。
  2. 高谈得细听:与朋友谈论哲理,细细倾听,传达出对话的深度与愉悦。
  3. 茗花泛轻碗:茶花在茶碗中轻轻漂浮,表现出品茶时的优雅。
  4. 烟篆度虚棂:烟雾缭绕在窗棂之间,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5. 门外云千片:描绘门外的云彩如千片般变化多端,增强了自然的生动。
  6. 轩中水一瓶:屋内的水瓶如镜子般清澈,衬托出环境的宁静。
  7. 我来无好语,留此待丹青:诗人自谦,没有华丽的言辞,只希望留下美好的景象等待艺术表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篆”,将烟雾形容为篆刻的印记。
  • 对仗:诗中存在一定的对仗结构,如“茗花泛轻碗,烟篆度虚棂”。
  • 意象:通过茶、烟、云等意象,营造出恬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体现了文人追求清雅、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文化的沉淀与雅致的生活方式。
  • :代表变化与自由,传达出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
  • :表现出瞬息万变与虚幻的美感。
  • :象征纯净与宁静,反映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缓辔”的意思是: A. 快速驾车
    B. 缓慢驾车
    C. 停车
    D. 离开

  2. “茗花泛轻碗”中的“茗”指的是: A. 茶
    B. 酒
    C. 水
    D. 糖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轻松愉悦
    C. 愤怒
    D. 悲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洪适在描绘自然时均展现出对美的追求,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而洪适则更显细腻与恬静。
粗略解读:

李白在《月下独酌》中通过豪放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精神,而洪适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的美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