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相之观溪涨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16:29

愁霖方注射,骇浪忽冲斜。

宿鸟行惊雁,游鱼目失虾。

夕波奔析木,春涨过桃花。

沸渭今如此,谁乘犯斗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霖方注射,骇浪忽冲斜。
宿鸟行惊雁,游鱼目失虾。
夕波奔析木,春涨过桃花。
沸渭今如此,谁乘犯斗槎。

白话文翻译:

愁苦的细雨正不断倾泻,骇人的浪潮突然斜冲而来。
栖息的鸟儿因惊恐而飞散,游动的鱼虾因波动而失去踪影。
夕阳下的波涛奔涌着冲击着木头,春天的涨水已淹没了桃花。
如今奔腾的渭水如此,谁敢乘船在这波涛中冒险?

注释:

  • 愁霖:指的是令人忧愁的细雨。
  • 骇浪:惊人的大浪,形容水势汹涌。
  • 宿鸟:指栖息的鸟。
  • 游鱼:指在水中游动的鱼类。
  • 夕波:夕阳下的波浪。
  • 析木:泛指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头。
  • 斗槎:指用来渡河的木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约1050年-1120年),字仲明,号山樵,宋代诗人,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以诗词、散文闻名。洪适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洪适游览溪水涨落之际,正值春雨绵绵,溪水暴涨,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抒发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次韵李相之观溪涨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水、浪潮、鸟鱼的动荡,塑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开篇“愁霖方注射”即点明了天气的阴郁,伴随而来的“骇浪忽冲斜”则通过强烈的动感展示了自然的威力。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愁苦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宿鸟行惊雁,游鱼目失虾”,此句描绘了在狂风暴雨中,鸟儿惊慌失措,鱼虾也因水流湍急而迷失方向,传达出一种不安和动荡的氛围。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不仅是自然的写照,更是情感的共鸣。接下来的描写,夕阳下的波涛与春天的涨水形成鲜明对比,既有夕阳的余晖,也有春天的生机,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最后的“沸渭今如此,谁乘犯斗槎”则是对当前情景的总结,诗人以质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冒险行为的反思,展示了人对自然的渺小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霖方注射:雨水如愁苦般不断倾泻,暗示天气的阴沉与诗人内心的情绪。
  • 骇浪忽冲斜:突然的浪潮让人感到震惊,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宿鸟行惊雁:栖息的鸟受到惊吓而飞离,描绘了动荡的场景。
  • 游鱼目失虾:在波涛中游动的鱼虾失去方向,象征着生活中的迷茫。
  • 夕波奔析木:波涛汹涌,冲击漂浮的木头,展现水流的力量。
  • 春涨过桃花:春天的涨水淹没了桃花,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沸渭今如此:渭水如今如此汹涌,点明了当下的局势。
  • 谁乘犯斗槎:问谁敢在这样的情况下冒险渡河,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霖”比喻雨水的愁苦,增强情感。
  • 拟人:鸟鱼的惊慌赋予了生动的生命情感。
  • 对仗:如“宿鸟行惊雁,游鱼目失虾”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愁霖:象征忧愁和不安。
  • 骇浪:象征自然的力量和不可预测。
  • 宿鸟与游鱼:象征生命的脆弱和不稳定。
  • 夕波与春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愁霖”在诗中主要表示什么?

    • A. 快乐的雨水
    • B. 令人忧愁的细雨
    • C. 暴风雨
  2. 诗中提到的“骇浪”是为了强调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自然的威力
    • C. 人的勇气
  3. 诗的最后一句“谁乘犯斗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冒险的向往
    • B. 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 C. 对船只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洪适的诗在描绘自然景象时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流露,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壮阔的气势和豪放的情怀。两者皆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深刻思考,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