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清音亭
作者:洪适 〔宋代〕
原文展示:
久坐俯潺湲,流清诗思悭。
跳珠鸣藓石,淙玉下松关。
此日耳尘静,几人心地闲。
抽琴作新曲,归去要怡颜。
白话文翻译:
久坐在这里,俯瞰溪水潺潺流动,清澈的水流中,诗意却难以涌现。水珠跳跃在苔藓和石头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像玉石般的水流从松树间滑下。今天耳边没有杂音,心中也显得悠闲自得。我要抽出琴来作一首新曲,归去时一定要带着愉悦的笑颜。
注释:
- 潺湲:形容水流细微、缓慢的样子。
- 悭:指缺乏或不够,诗思不畅。
- 跳珠:形容水珠在石头上跳跃的样子。
- 鸣:发出声音。
- 淙:形容水流声音轻快的样子。
- 怡颜:愉悦的面容,表示心情愉快。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洪适,字仲明,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淡淡的忧郁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洪适在清音亭静坐时,表达了他对宁静环境的感受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清音亭》通过水流、石头、松树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生动的自然图景。首句“久坐俯潺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溪水的潺潺声犹如背景音乐,陪伴着他的思索。诗中“跳珠鸣藓石”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对创作灵感的渴望。接下来的“此日耳尘静,几人心地闲”,让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宁静,似乎在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抽琴作新曲,归去要怡颜”则是诗人的自我召唤,表达了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心中充满了愉悦。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久坐俯潺湲”:长时间坐着,俯视着溪水流动。
- “流清诗思悭”:清流却让诗思显得不足。
- “跳珠鸣藓石”:水珠在苔藓和石头上跳跃,发出声响。
- “淙玉下松关”:水流如玉般从松树间滑下。
- “此日耳尘静”:今天耳边没有杂音。
- “几人心地闲”:几个人的心中都显得悠闲。
- “抽琴作新曲”:我要拿出琴来作新的曲子。
- “归去要怡颜”:回去时要带着愉快的面容。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淙玉”比喻水流的清澈。
- 拟人:水珠被形容为“跳珠”,赋予生命。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如“久坐俯潺湲,流清诗思悭”。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表达诗人对创作灵感的渴望和内心的宁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潺湲:象征自然的流动与生机。
- 跳珠:代表自然中的灵动与活力。
- 松关:松树象征长青与坚韧。
- 琴曲:象征艺术创作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跳珠鸣藓石”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水流声
- B. 鸟鸣声
- C. 风声
-
诗人坐在清音亭的目的是?
- A. 创作新曲
- B. 休息
- C. 钓鱼
-
“此日耳尘静”的意思是?
- A. 今天很吵
- B. 今天很安静
- C. 今天很忙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鹿柴》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描绘了雄伟的山景,与洪适的《清音亭》宁静的水景形成鲜明对比,二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只是情感基调不同,前者多了一份壮阔与豪情,后者则更显悠然与淡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