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日山南北,端期汗漫游。
水痕秋雨过,竹色晓烟收。
宦海何时了,僧房为少留。
却寻归去路,馀兴谩回眸。
白话文翻译:
几天在山南山北游玩,计划着轻松自在地游荡。
秋雨过后,水痕依稀,竹林在晨雾中显得清新。
我在官场中何时才能结束,僧房中留恋的时光很少。
不由自主寻找回家的路,仍然对过往的兴致随意回望。
注释:
- 汗漫:形容轻松自在,毫无拘束的样子。
- 水痕:指雨水留下的痕迹。
- 竹色:这里指竹子的颜色,表现出清新的意境。
- 宦海:指官场的复杂与艰难。
- 僧房:僧人的居所,象征一种清净的生活。
- 谩:随意、无目的。
典故解析:
- 宦海:这一词汇常用来形容官场生涯,暗示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无奈。
- 归去路:在古代诗词中,归去常常象征着对故土、亲情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子华,号惕庵,南宋诗人,生于1180年,卒于1235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宁国寺》创作于作者游历宁国寺期间,身处自然之中,内心却因官场的繁杂而感到迷茫,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宁国寺》是一首表达游历与内心思索的诗,诗中描绘了山水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通过“几日山南北,端期汗漫游”描绘了诗人游历的状态,心情轻松愉悦,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后两句则转向对官场的思考,“宦海何时了”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对僧房清净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着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的最后一句“却寻归去路,馀兴谩回眸”则表达了诗人对归属与安全感的渴望,暗示着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日山南北:指作者在山南山北游玩了几天,表现出一种游览的心情。
- 端期汗漫游:表达了对游玩的期盼,带有轻松自在的意味。
- 水痕秋雨过:描写秋雨后留下的水痕,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竹色晓烟收:晨雾中的竹色显得清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宦海何时了: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困惑与不满。
- 僧房为少留:对僧房生活的留恋,反映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却寻归去路:内心渴望回归自然与故土。
- 馀兴谩回眸:对过去的回忆和留恋,带有些许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几日山南北”和“宦海何时了”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水痕、竹色等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 比喻:宦海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官场的复杂与艰难。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涯的反思,展现了在浮躁的生活中对平静生活的渴望。通过山水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高远。
- 水痕:象征着过去的痕迹与遗憾。
- 竹:象征着高洁与清雅。
- 僧房:象征着清净与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A. 几日山南北
B. 宦海何时了
C. 僧房为少留
D. 水痕秋雨过 -
诗中“归去路”象征着什么? A. 游玩的方向
B. 对故土的向往
C. 前进的道路
D. 官场的归宿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鹿柴》:描绘山水之美,传达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宁国寺》在情感上都有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宁国寺》则结合了对官场的反思与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系统整理。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适合深入学习古诗词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