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久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吴郎采菱叩舷之》

时间: 2025-01-11 02:21:38

秋风兮凄凄,山中兮桂枝。

弹余冠兮尘堕,芳草绿兮未归。

家遥遥兮辞楚刑,伤去国兮重登临。

扶长剑兮增慨,复鸣铗兮成音。

采中洲兮兰芷,望美行兮千里。

我所思兮天一方,共明月兮隔秋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兮凄凄,山中兮桂枝。
弹余冠兮尘堕,芳草绿兮未归。
家遥遥兮辞楚刑,伤去国兮重登临。
扶长剑兮增慨,复鸣铗兮成音。
采中洲兮兰芷,望美行兮千里。
我所思兮天一方,共明月兮隔秋水。

白话文翻译

秋风凄凉,山中桂树摇曳。
我轻弹帽子,上面的尘土飘落,芳草依旧郁郁葱葱,却未能归来。
家乡遥远,我辞别楚地的囚禁,心中伤感,重又登上高处远眺。
我扶着长剑,心中感慨更加深重,再次拔剑吟唱,声音铿锵。
在中洲采摘兰芷,仰望美丽的旅途,却是千里万里。
我思念的人在天的另一方,明月照耀,却隔着秋水相望。

注释

  • :一种古代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或停顿。
  • 桂枝:指的是桂树的枝条,秋季常见的象征。
  • 楚刑:楚国的刑罚,暗指家乡的困苦和离别的悲伤。
  • :古代的剑,拔剑时发出的声音,象征豪情。
  • 兰芷:指兰花和苍耳,常用作高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创作风格以豪放与细腻并存著称。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尤其擅长通过意象传递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与个人身世浮沉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风与思乡之情,表达对故土的眷念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体现了诗人的思乡情怀和人生感悟。开篇以“秋风兮凄凄”引入,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紧接着用“山中兮桂枝”交代了秋季的特征,桂树的香气也象征着故乡的美好。接下来的“弹余冠兮尘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似乎暗示着身世的变化与无可奈何。在描述家乡的遥远和楚地的囚禁时,诗人表达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遭遇的感慨。

“扶长剑兮增慨,复鸣铗兮成音”则表现出诗人面对命运不屈的精神,长剑不仅是武器,更是他心中豪情的象征。最后两句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隔水相望的无奈,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勾勒出了一幅秋天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故乡和爱的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风兮凄凄:描绘秋天的凄凉,营造出悲伤的基调。
  2. 山中兮桂枝:用桂树的意象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3. 弹余冠兮尘堕:表达诗人对生活无奈的感受。
  4. 芳草绿兮未归:芳草的绿意象征着希望与未归的渴望。
  5. 家遥遥兮辞楚刑:家乡遥远,离开楚地的痛苦。
  6. 伤去国兮重登临:离开故国的伤感,重新登高望远。
  7. 扶长剑兮增慨:以剑象征豪情,表达内心的激昂。
  8. 复鸣铗兮成音:拔剑的声音象征着诗人的豪情。
  9. 采中洲兮兰芷:在中洲采兰,意象美好,但旅途遥远。
  10. 望美行兮千里:远望美丽的行路,感叹旅途的艰辛。
  11. 我所思兮天一方: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天边。
  12. 共明月兮隔秋水:明月相伴,却因秋水隔开,象征着思念的无奈与遥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乡之情比作秋水,体现了思念的深远与凄凉。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情感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上和结构上保持了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思乡与孤独,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传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 桂枝:代表着故乡的美好与对往昔的怀念。
  • 长剑:象征着诗人的豪情与不屈的精神。
  • 明月: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桂枝”主要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故乡的美好
    c) 个人的孤独

  2. “我所思兮天一方”中“天一方”代表了什么?
    a) 自然的广阔
    b) 远方的思念
    c) 未来的希望

  3. 诗中提到的“铗”指的是什么?
    a) 剑的声音
    b) 书法的技巧
    c) 一种乐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绘了月夜下的思念。

诗词对比

  1.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光引发思乡情,意象简单却直接。
  2. 《月夜忆舍弟》:杜甫通过具体的场景与情感,表现对兄弟的思念。

在这两首诗中,虽然主题相似,但各自的表达方式与情感深度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比较与探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