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友人》

时间: 2025-04-29 04:25:12

案成歌舞小春娇,何事君随草木雕。

从此巴江江上月,有人和泪独吹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友人
作者: 刘翰 〔宋代〕
案成歌舞小春娇,何事君随草木雕。
从此巴江江上月,有人和泪独吹箫。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舞曲已经结束,春天的气息正娇美动人,为什么你却像草木一样被遗忘?从今往后,在巴江的月光下,将会有一个人独自含泪吹箫。

注释:

字词注释:

  • 案成:指乐曲已经演奏完毕。
  • 春娇:春天的美好和温柔。
  • :这里指被遗忘或被削弱。
  • 巴江:长江的一部分,流经巴蜀地区。
  • 和泪:含着泪水。
  • 吹箫:吹奏箫,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

典故解析:

  • 巴江:与蜀地文化有关,巴江流域有丰富的诗歌和音乐文化。
  • 吹箫:古代文人常用以表达情感,常与哀伤、孤独的情绪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翰,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诗词多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诗作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有关。春天的景象与友人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诗歌鉴赏:

这首《哀友人》通过清丽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伤。诗的开头以“案成歌舞小春娇”引入,描绘了春日的欢快场景,然而随即转折,诗人发出感慨,友人为何被遗忘,仿佛与草木无异,令人心痛。接着,诗人描绘了未来的孤独情景:“从此巴江江上月”,在月光下独自吹箫,透出一份无奈与愁苦。这种强烈的对比,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也衬托出离别的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洁却富有深意,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点。诗中在音乐与自然的结合上,体现了古人对情感的细腻把握与艺术的独特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案成歌舞小春娇:乐曲已奏完,春天的气息显得娇美,暗示了欢快的场景。
  • 何事君随草木雕:质疑友人为何如草木般被遗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失落。
  • 从此巴江江上月:暗示离别后的孤独场景,月下的江水更加显得冷清。
  • 有人和泪独吹箫:表明诗人将独自面对悲伤,箫声中蕴含着无尽的哀愁。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拟人:将草木与人情感相联系,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了孤独和失落的情绪,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娇:象征着美好、快乐的时光。
  • 草木:象征被遗忘的无情与孤独。
  • 巴江月:象征着孤独的夜晚与思念的情感。
  • 箫声:象征着哀伤、孤独的情绪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娇”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候
    B. 春天的美好与温柔
    C. 春天的花朵

  2. “何事君随草木雕”中“雕”的意思是?
    A. 雕刻
    B. 被遗忘
    C. 变得美丽

  3. 诗中提到的“巴江”指的是哪个地区的江河?
    A. 黄河
    B. 长江
    C. 淮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by 李白
  • 《送友人》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比较《哀友人》与王之涣的《送友人》,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但《送友人》更侧重于告别时的情感,而《哀友人》则更强调离别后的孤独感。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