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永定门秋望》
时间: 2025-01-27 04:14: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红衣•永定门秋望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过眼云孤,寻秋地窄,凤城今夕。
岸苇无情,盈颠为谁白。
荒坛废宇,斜照外神鸦颜色犹昔。
灯火几家,矗高楼西北。
尘香九陌。如梦笙歌,春深旧京国。
兰台再试,赋笔惘然忆。
谱入水风残调,一片鼓笳声急。
算燕鸿来去,乔木百年能识。
白话文翻译
时光如云,转瞬即逝,秋天的景色在狭窄的地方寻找,今天的凤城依然如此。
岸边的芦苇无情,秋风吹起,白色的花儿为谁而盛开?
荒废的坛宇,斜阳照射下,外面的神鸦依旧保持着昔日的颜色。
灯火闪烁的地方,只有几家人,矗立在西北高楼之中。
尘香四溢,仿佛沉浸在梦中,笙歌声中,昔日的京城依然在春深处。
兰台再试,赋诗的我惘然回忆。
谱写入水的风声,残调里夹杂着急促的鼓笳声。
算起来,燕子和鸿雁来去,乔木却能识别百年岁月的变迁。
注释
- 过眼云孤:指时间如同孤独的云彩,转瞬即逝。
- 凤城:指北京,古代称为“凤城”。
- 岸苇:岸边的芦苇。
- 外神鸦:指天上的乌鸦,常常象征孤独或凋零。
- 尘香九陌:形容街道上的香气弥漫。
- 兰台:古代文人书斋的名称,象征文化和创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匪石,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故乡的眷恋。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注重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借助永定门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惜红衣•永定门秋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用“过眼云孤”勾勒出时间的流逝,紧接着以“寻秋地窄”描绘出秋天的萧瑟,表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岸边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似乎在询问盛开的白花又为谁而盛开,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中“荒坛废宇,斜照外神鸦颜色犹昔”一句,描绘了秋日斜阳照耀下,荒废的坛宇与乌鸦,象征着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令人不禁感到惆怅。接着提到灯火几家,突显了城市的冷清和人情的疏离。
“尘香九陌。如梦笙歌,春深旧京国”表达了诗人对昔日京城繁华景象的怀念,仿佛回到那充满生机的春天。而“兰台再试,赋笔惘然忆”则显现出诗人创作的迷茫与无奈,仿佛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
整首诗情景交融,以秋天的景象引发对时光和故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眼云孤:形象地表达时间的短暂和孤独。
- 寻秋地窄:暗示秋天的萧条和悲凉。
- 凤城今夕:强调对当下凤城(北京)的感受。
- 岸苇无情:表现自然的无情。
- 盈颠为谁白:反映对生命与爱情的思考。
- 荒坛废宇:描绘荒废的景象,象征过去的辉煌。
- 斜照外神鸦颜色犹昔:时间虽逝,某些事物依然如故。
- 灯火几家:城市的冷清和孤独。
- 尘香九陌:街道的香气引发对往昔的回忆。
- 如梦笙歌:梦幻般的美好记忆。
- 春深旧京国:春天的旧京城充满生机。
- 兰台再试:再次尝试创作的无奈。
- 谱入水风残调:风声和残调交织,表现诗人的复杂感情。
- 一片鼓笳声急:鼓声急促,象征着时间的紧迫与焦虑。
- 算燕鸿来去:燕子和鸿雁的来去象征时间的流逝。
- 乔木百年能识:乔木见证了百年岁月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云,表现其短暂与孤独。
- 拟人:岸边的芦苇被赋予情感,似乎在诉说。
- 对仗:如“尘香九陌”和“如梦笙歌”,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流露出孤独与迷惘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土和旧京城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时间的流逝。
- 秋:代表萧瑟与感伤。
- 芦苇:象征无情与孤独。
- 神鸦:体现对过去的追忆。
- 灯火:象征人情的冷淡。
- 笙歌:代表美好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以下哪个意象代表了时间的流逝? A. 秋
B. 云
C. 灯火
D. 芦苇 -
“荒坛废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繁华的怀念
B. 对自然的崇敬
C. 对生活的满意
D. 对朋友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凤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西安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秋夕》:杜甫的诗作,描绘了秋天的孤寂。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陈匪石的作品均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显悲壮,而后者则更显淡淡忧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