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 田中即事》

时间: 2025-02-04 16:18:07

绿满平岗,东风替却,粉桃羞软。

几日温凉,新秧起畴浅。

牛鞭蓑笠,泥香淡、疏苗点线。

天遣、朝雨嬉调,暮晴还相看。

村童烂漫,瓦罐囊茶,娇声试高唤。

草莓寻上短坎,呼顽犬。

却笑杜鹃胸窄,只解落花啼怨。

把一田风景,都让与、双飞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满平岗,东风替却,粉桃羞软。几日温凉,新秧起畴浅。牛鞭蓑笠,泥香淡疏苗点线。天遣朝雨嬉调,暮晴还相看。村童烂漫,瓦罐囊茶,娇声试高唤。草莓寻上短坎,呼顽犬。却笑杜鹃胸窄,只解落花啼怨。把一田风景,都让与双飞燕。

白话文翻译:

田野上绿意盎然,东风轻拂,粉色的桃花显得娇羞柔软。几天的温凉天气,新秧在田畴里刚刚探出头来。牛鞭轻响,农夫披着蓑衣,泥土的芬芳在稀疏的秧苗间飘荡。天上派来了晨雨,调皮地嬉戏,傍晚时分又让阳光照耀。村里的孩子们欢快地玩耍,瓦罐里装着茶水,娇声高喊着。草莓在短短的田埂上探寻,叫着顽皮的狗。却只笑杜鹃鸟心胸狭隘,只懂得为落花啼哭。把这一片田园风景,都让给了那双双飞翔的燕子。

注释:

  • 替却:意为替代、改变。
  • 羞软:形容桃花娇嫩而羞涩的样子。
  • 新秧:指刚刚种下的新稻苗。
  • 牛鞭:牛拉车时用的鞭子。
  • 蓑笠:农民在田间工作时穿的防雨衣和斗笠。
  • 泥香:泥土的芬芳。
  • 淡疏苗:指稀疏的秧苗。
  • 朝雨嬉调:意指早晨的细雨如同调皮的小孩。
  • 杜鹃:一种鸟,常以啼叫声哀怨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通过描绘乡村田园生活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在现代农村的生活中,诗人通过田园的日常景象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土地和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惜红衣 田中即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田园春日的清新气息和农人生活的恬静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的“绿满平岗”便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东风轻拂,粉桃含苞待放,显示出一种生机和温柔的氛围。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还有对农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如“牛鞭蓑笠,泥香淡疏苗点线”,字句间流露出农人的劳作气息和泥土的芬芳。

在描绘儿童嬉戏的场景时,诗人巧妙地将欢快的声音与田园美景结合,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真与快乐。草莓的寻觅与顽犬的呼叫,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的生动气氛。最后,杜鹃的悲鸣则增添了一丝感伤,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与无奈。

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意象与生动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欣赏以及对乡村纯净生活的向往,令人感受到宁静、和谐的田园风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满平岗”:描绘出春天田野的景象,生机勃勃。
  • “东风替却,粉桃羞软”:春风拂面,桃花娇嫩。
  • “几日温凉,新秧起畴浅”:温凉的天气使新苗渐渐生长。
  • “牛鞭蓑笠,泥香淡疏苗点线”:表现农人辛勤劳作的场景,泥土的清香与稀疏的秧苗形成对比。
  • “天遣朝雨嬉调,暮晴还相看”:晨雨和傍晚的阳光交替,形成自然的变化。
  • “村童烂漫,瓦罐囊茶,娇声试高唤”:描绘村童的天真无邪,生活的简单快乐。
  • “草莓寻上短坎,呼顽犬”:生动地表现孩子们的游戏。
  • “却笑杜鹃胸窄,只解落花啼怨”:用杜鹃鸟的哀鸣反衬自然的无情。
  • “把一田风景,都让与双飞燕”:最后以燕子飞舞的场景结束,象征着自由与美好的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杜鹃胸窄”比喻杜鹃的哀怨,增添诗的情感色彩。
  • 拟人:把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如“天遣朝雨嬉调”。
  • 对仗:如“牛鞭蓑笠,泥香淡疏”,形成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纯真快乐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透出清新自然的气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意:象征生命、生机。
  • 桃花:象征春天的到来、温柔和美好。
  • 新秧:代表希望与生长。
  • 杜鹃:暗示哀怨与自然的无情。
  • 燕子:象征自由与春的归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牛鞭”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吃饭
    • B. 劳作
    • C. 装饰
    • 答案:B
  2. 诗中描写的村童在做什么?

    • A. 读书
    • B. 玩耍
    • C. 劳作
    • 答案:B
  3. “杜鹃”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哀怨
    • C. 希望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李白
  • 《田园诗》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现了对桃花的欣赏与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外界喧嚣的逃避。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卢青山的作品更为生动细腻,充满了当代农村的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现代诗歌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