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扬州》

时间: 2025-01-11 05:18:55

阮籍临广武,杜甫登吹台。

高情发慷慨,前人后人哀。

江左遘阳运,铜驼化飞灰。

二十四桥月,楚囚今日来。

意思解释

望扬州

原文展示: 阮籍临广武,杜甫登吹台。
高情发慷慨,前人后人哀。
江左遘阳运,铜驼化飞灰。
二十四桥月,楚囚今日来。


白话文翻译: 阮籍在广武山吟唱,杜甫在吹台上作诗。
他们的高尚情感激荡人心,前人后人皆感惋惜。
江左的命运多舛,铜驼已化为飞灰。
二十四桥上月光如水,今天的楚囚也回到了这里。


注释:

  • 阮籍: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以豪放不羁的个性而闻名。
  • 广武:指广武山,阮籍曾在此地吟诗。
  • 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以其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著称。
  • 吹台:杜甫曾在此台作诗,象征着诗人的情怀与境界。
  • 江左: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历史上多次经历动荡。
  • 铜驼:古代传说中,铜驼是指代人们的荣华富贵,象征繁华已逝。
  • 二十四桥:扬州的一个著名景点,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失落的繁华。
  • 楚囚:指楚国的囚徒,象征着悲惨命运的受难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履善,南宋末期的抗元诗人、政治家。他以忠义之情和坚定的民族精神著称,尤其在国破家亡之际,创作了大量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

创作背景:
《望扬州》写于南宋时期,作者身处国破之时,心系故土,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诗中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体现了文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望扬州》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忧国情怀的诗。开篇提到阮籍和杜甫,两位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表达了对他们高尚情感的敬仰。此处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寄托,也暗示了文人对历史的责任感。接下来的“江左遘阳运,铜驼化飞灰”则是对江左地区命运的感慨,铜驼的消逝象征着繁华的消亡,令人心痛。最后的“二十四桥月,楚囚今日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结合,月光照耀下的二十四桥,承载着无数的往事与思念,楚囚的到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悲剧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的情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阮籍临广武,杜甫登吹台。
      阮籍在广武山吟咏,杜甫在吹台作诗,展现了历史上文人之间的相互传承与影响。

    • 高情发慷慨,前人后人哀。
      文人高昂的情感激发了后人的感慨与哀伤,表明了文人精神的传承与共鸣。

    • 江左遘阳运,铜驼化飞灰。
      江左地区的命运多变,昔日的繁华化为乌有,铜驼象征着过往的辉煌已经消失不见。

    • 二十四桥月,楚囚今日来。
      诗人在月光下追忆往昔,楚囚的出现象征着历史的悲剧与无奈,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句工整,如“阮籍临广武,杜甫登吹台”。
    • 象征:铜驼象征过往的繁华与消逝,二十四桥则承载着历史的回忆。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现实困境的感慨,表达了文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阮籍/杜甫:象征着历史的文化精英,传承着文人的理想与情感。
  • 广武/吹台:代表了诗人创作的圣地,寄托了对文人精神的向往。
  • 铜驼:象征着繁华的消逝,承载着历史的荣光与悲哀。
  • 二十四桥月:美好的景致与历史回忆的交融,象征着对往昔的追思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阮籍和杜甫分别在什么地方吟咏?

    • A. 长江
    • B. 广武山和吹台
    • C. 二十四桥
  2. “铜驼化飞灰”中的“铜驼”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悲伤
    • C. 战争
  3. “二十四桥月”指的是哪个地方的著名景点?

    • A. 苏州
    • B. 扬州
    • C. 南京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月夜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自然的赞美。
  • 《月夜忆舍弟》:描绘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情感真挚,主题与《望扬州》相似,均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